|
|
发表:2006/8/17 12:08:45 人气:123
|
楼主 |
家庭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始和基础,是一切社会教育的基础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它贯穿于人的一生。而且是一种具有血缘关系的特殊教育。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深入,必然引起了家庭结构的许多变化,同时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培育好这一代儿童,使他们具有远大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广大家长的迫切愿望和全社会的共同要求。因此,怎样培养这一代儿童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引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家庭教育中,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利用优势,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自学、自理能力。 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时半刻就能突出出来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他们既有亲子之爱,又有教育之爱,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再加上他们跟孩子接触的时间长,教育开始得早,教育的针对性也强等优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智力发展较好,情绪愉快,性格活泼,兴趣广泛,更易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当孩子呱呱落地降临人世以后,就知道朝人们嘻笑,模仿大人的样子手舞足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父母亲是那样高大,那样能干,知识是那样渊博。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他们来说都具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即使是一句玩笑话,孩子也会信以为真,认真效仿。根据这一特点,加上儿童的感受能力比较强,可塑性大,比较容易接受教育、训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容易掌握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家庭教育、能力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独特和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起孩子的自学与自理能力呢?我觉得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从小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好学态度、健康情感和吃苦精神,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就说我的儿子吧!他出身在一个教育世家之中,常常看到的是父母埋头看书、备课,于是他也在一旁模仿着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看他的书,久而久之,他就对书本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除了学好自己的功课外,还常常去翻阅父母的教科书,让父母从学校为他借大量的书给他看。书对他来说有着极大的磁性,他宁愿放弃心爱的衣服不买,也不肯放弃书本的购买。通过学习,他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他常常为自己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一些课堂上的疑难问题而感到自豪。每当尝到自学的甜果后,他就更加热爱学习。由此可见,家庭的潜移默化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这种结果不仅给父母带来快慰和幸福,给家庭增加荣誉和光彩,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进步和发展。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往往导致子女从小孤僻、懒惰、软弱、自私、劳动观念差等不良的品质,日积月累,逐渐产生不良品德和行为,甚至导致孩子走上邪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们哀声叹气,怨这怨那,怪孩子不争气。试问,你是否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在孩子的能力培养方面你们又做了些什么?往往有这样的父母或长辈,他们对孩子总是“关怀备至”,吃饭怕吃冷了,干脆喂他吃;做卫生怕他搞脏了衣服或累了,干脆由自己代劳;背书包也怕累坏了他们的身子,干脆自己提,就是作业多了点,也怕孩子受不了,影响身体,干脆帮助做。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要说能否为社会服务。就是自我生存能力也令人担忧,这种培养方式不仅给孩子、给家庭带来不幸,也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幸。作为父母,培养好下一代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应严格要求孩子,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我生存的能力,为他们创造劳动条件,大胆放手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二、 通过交谈,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他们很乐意将自己所见,所闻告知父母,这是父母与孩子沟通情感、交流语言的最佳时机。有经验的父母往往能很好地抓住这最佳时机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这样既帮助了子女巩固了当天所学的知识,又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引导教育,还能在交谈中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让其完整地、有条理地进行描述或叙述,这样作文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语言流畅。如此这样达到一举多得,效果良好。而有些家长的做法却正好恰恰相反,他们整天浸泡在生意上、麻将桌上、舞池上、网上,似乎也忙得不亦乐乎。而对孩子的滔滔不绝,总是爱理不理,甚至认为是噪音、吵死人。将这最佳时机拒之门外。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懒得开口,语言也就越来越平泛,人也变得越来越孤僻,最后发展到作文时无话可说或语不成句,语不答意等。由此可见,家庭中加强语言交流不仅有助于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而且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 结合活动,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面对这些独生子女表现出来的挑吃、挑穿、怕苦、怕脏、依赖性强、爱发脾气、唯我独尊、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要什么就要给什么,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哭闹、耍赖、骂人或要挟家长……面对这些“小皇帝”们,不得不令人担忧。而这些“小皇帝”有相当一部份正是在我们家长的溺爱下造成的呀!他们中有的嫌孩子动作笨手笨脚的,还不如自己做了。有的认为劳动会影响到孩子学习,还不如自己包办代劳了。孩子们从小就被剥夺了自己动手锻炼的机会。逐步形成了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面对这种情况,康克清同志曾经说过:“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要培养他们的独立勇敢精神,家长不能事事代劳、包办。大家深有感触,世上没有一对父母因怕孩子摔跤而不让他学会走路的。同样,只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锤炼、摔打中,孩子才能不断增长才干”一个好家长应当充分意识到娇惯下的子女很难避免变成懦弱、懒惰、无能的人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警醒吧,这些家长们!快快抓住“雏鹰争章行动”这根准绳吧,让孩子们投身于这项活动中去,让孩子们意识到那一枚枚金光闪闪的达标章,就犹如一个个前进的标杆。谁获得一枚达标章,就证实了他具备了一项能力,标志着迈进一步。谁摘取达标章越多,谁的本领就越大,也越光荣。他们所获取的一枚枚达标章,皆能隽刻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而孩子们的心灵往往又都是美好、纯洁的,他们的好胜心强,都有一颗向上的心。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个阵地作用,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们进行一番实实在在的磨练,让他们美好的童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引领孩子们奋起直追,走自主、自立、自强之路,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目标。
四、 正确引导,培养孩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媒体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这也是一门学门。一味的封杀不可取。就说电视吧!有的家长也煞费苦心,为了孩子的学习连自己也看不成电视(曾经有位同学告诉我说,她为了孩子的学习已经五年没有看过电视了)。听了这话我真是哭笑不得。能夸她伟大吗?不能,没有骂她无知已经是克制了。她不知电视节目有多少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是多么有益的啊!就如走进科学,动物世界,人与社会,法制经纬,以及好多的竞赛类的节目等等对孩子的学习是多么有益呀!它不仅能帮助孩子学到许多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他知道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和温课,才有时间看这些电视节目。所以说孩子看电视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电脑也一样。它是一个非常好利用的工具,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并适度掌握、控制时间就好,绝对利大于弊。这里要注意的几点是: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干什么?看什么?若不合适的要及时引导、阻止,不要等他上瘾了才发现那就难办了。电视节目还好掌握,电脑就要求我们家长的水平也得跟上,你要在孩子上网后查看孩子浏览的所有内容,注意跟踪,直到他能正确利用网络为止。
此外,作为家长,在家庭中,我们还可以协助学校,鼓励孩子积极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为他们“人工合成”伙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与同龄伙伴接触交往,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发展他们的智力,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它即没有特定的模式,也没有特定的环境,它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我们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吧!让我们共同为他们安上矫健的翅膀,全面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中任意飞翔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