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3/4 12:13:29 人气:230
|
楼主 |
维客--博客之后的新事物
维客--博客之后的新事物(转载)
“维客--博客之后的新事物”是一篇WikiLib文摘。其内容一般为网友从互联网相关网站摘录,由于种种原因,原始出处及作者可能不正确或无法得知,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或者您知道本文摘侵犯了某方面的版权,欢迎在讨论页留言,WikiLib管理员会立即加以删除或修改版权信息。
出自:ICXO.com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玩玩博客(blog)已经不够过瘾,于是玩Wiki开始成为时尚。如今,有人将Wiki翻译为“维客”,在形声义方面,也算得上一个合格的中文译名。
与大多数网络亚文化一样,Wiki也同样是体现开放,合作,平等,共享的网络文化!那么wiki究竟是什么玩意?你肯定不知道,我也才刚刚明白。但是,不要着急,让我们慢慢看下去,你就知道wiki很可能是互联网奉献的又一个让你疯狂的新生事物。
一、何为Wiki(维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wiki概念的发明人是Ward Cunningham。wiki这个字到底是什幺意思呢?根据FAQ的说法,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quick)的意思。实际上 wiki 也真的是既简单又快速,你可以看到 wiki 每天都在成长。
新概念的定义总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wiki 也不例外。先看看简单解释: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还不明白,那就给你看看更复杂、更晕眩的解释: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该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二、Wiki概念的通俗解说
还是有点云里雾里?那就通俗一点:根据 wiki 社群的定义,wiki 是一种提供“共同创作(collaborative)”环境的网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任意修改网站上的页面资料。这听起来挺疯狂的,万一有陌生人来网站上乱搞怎幺办?别担心,所有的 wiki 都有“版本控制(Version Control)”的概念,你随时都可以找回之前的正确版本;更何况你可不是单打独斗,社群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就在这种相信人性本善的概念下,整个 wiki 社群迅速地成长茁壮。如果你还是很担心,更可以帮 wiki 加入权限管理(Access Control)的机制,保证万无一失。除了版本控制之外,值得一题的是“格式化语法(Formating Rule)”。因为对一般人来说,HTML语法实在是个恶梦,所以 wiki 创造了一套更简单的写作语法,让大家可以专注在写作上。
你还是不明白,那也不要紧,我们就先不要咬文嚼字,还是以一种看热闹的从容心态,先慢慢看下去。
三、Wiki发展历史
wiki概念发明人:Ward Cunningham
Wiki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自身,还是相关软件系统的特性,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与Wiki相关最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这两者都与内容管理系统关系紧密。第一个 Wiki 网站诞生于1995年,Ward Cunningham 创建的,作为波特兰的模式仓库的模式定义和讨论的交互性场所: http://c2.com/ppr/;而其根源可以上述到197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ZOG 数据库系统。
1995年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1995年3月25日 维客历史正式开始;1995年5月1日 “模式名单的革新”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维客网站,是对“波特兰模式知识库”的一个自动 补充。网站发布之初,便立即在“模式社区”(pattern community)中获得成功。
该网站定位的演变历程:
1994年 模式社区及其他们的资源和应用; 1996年 普通设计、建筑以及方法; 1997年 从人和组织的角度看待规划设计; 1998年 偏激的规划设计; 2000年 维客本身; 2003年 维客、社会学等。 社区引入并保留的概念创新:
1994年 “近期访问者”(RecentVisitors)、“人物索引”(PeopleIndex ); 1995年 “并不时新的变化”(NotSoRecentChanges); 1996年 “丝线模式”(ThreadMode)、“丝线模式无益”(ThreadModeConsideredHarmful ) 1996年 “维客分类”(WikiCategories ); 1997年 “路线图”(RoadMaps); 1999年 “更改概要”(ChangeSummary)(虽未继续下去,但却带来了快速变化〔QuickChanges 〕); 1999年 “随机页面”(RandomPages ); 1999年 “(月度)变化”(ChangesIn )页面出现(“并不时新的变化”分离出去 并逐渐消亡); 2000年 “搜索助手”(SearchHelper)
|
|
|
----------------------------------------------------------- 人总要从错误中领悟,从而更加充实自己,失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丢掉了一颗勇敢的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