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2/19 18:28:00 人气:393
|
楼主 |
[转]解说“销魂”
解说“销魂”
□宋宗祧 作为北宋词坛大家之一的秦观,《满庭芳》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醮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正黄昏。
秦观是写离愁别绪的天才。这篇可以叫板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作一问世,便很快“盛行于淮楚”一带。据说,苏东坡曾戏呼秦观以“山抹微云君”,更以联对“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的形式把他和柳永的名字串到了一起。而他的女婿范温赴宴,由于被歌女看不起,竟以“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自抬身价,闻者为之绝倒。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这首词在当时的轰动。
尽管这是一首享誉当时和后代的名作,但在对它的解说上一些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却不尽一致。具体说就是“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几句。解说宋词的辞典多数版本都认为,“销魂”是用南朝江淹《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之意;“香囊”二句乃是说双方“临别时以饰物相赠”。不同的观点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施蛰存教授为著。他在《香囊罗带》一文中说:“‘香囊’是妇女身上挂的香袋子,‘罗带’就是裙带或裤带。这两句文字虽雅,意义却很不雅。多看旧小说的人,都能体会。这两句就是小说中的‘宽衣解带,共效于飞’,是使男人‘销魂’的情事。”施教授最后还说:“这首词的铺叙脉络,许多人都欣赏错了。”(见1991年1月23日《文汇报》)
那么,“销魂”二字到底应该作何解释呢?
笔者认为,要想弄懂“销魂”的真正意思,最好能了解一下这个词产生、衍化的过程。就本人而言,最早看到这个词的文章,就是江淹的《别赋》。它的意思很显然,是指亲友分别时,那种恍恍惚惚、失魂落魄的凄楚愁苦。其后就是秦观这首词。再其后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九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有的版本是“消魂”,意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词与秦词稍有不同,抒发的是别后相思之苦。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意味隽永,成为千古名句。在江淹、秦观笔下,“销魂”指因离别而产生的沉闷、怅惘若失、痛伤之状。而到了清照笔下,丢魂落魄更扩展到了分别后因思念而产生的缠绵愁绪。但总的意思没有变。依然是伤别离,区别仅仅是即将分别或者已经分别。如果在这里套用施蛰存教授“销魂”是指男女情事中男方的感受的解释,对于封建社会像李清照这样的女词人来说,未免会眙笑大方。
到了明清时期,“销魂”的含义又有发展。《金瓶梅》是明朝末年出现的著名言情小说,以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为例,其第十回的题目就是《见娇娘敬济销魂》。意为西门庆的女婿陈敬济头一次见到潘金莲“不觉心荡神摇,没了魂。”从这里可以看出,“销魂”就是丢魂落魄。凄苦愁思可致之,惊喜艳羡亦可致之。而施教授所说的则是另一种赋予特定意义的“销魂”。综上所述,秦观词中的“销魂”,上承江淹,下启李清照,没有什么不雅之处。如果把全词上下连贯起来分析,就看得更清楚。围绕离愁这根主线,“销魂”只能是指作者与其所结识的人分别时掩面而泣、交换饰物、难分难舍的痛苦情绪。如作它解,则破坏了全词凄美和谐的意境和基调。
|
|
|
----------------------------------------------------------- 与你擦身而过的遗忘,是我一生的惊涛骇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