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1/17 21:27:24 人气:155
|
楼主 |
以批评的态度做事,以宽容的态度做人
谏官一职,古就有之。这些人差不多就是封建皇帝的耳目。他们凭着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着朝堂内的种种隐患,然后或以一篇谏文旁敲侧击,或是凭善变之口才当廷直言。 “古时皇帝犯了错,作为臣下,第一等安全的办法是说做的对;其次的就是保持沉默;第三等的就是绕个大弯子进行讽谏;第四等就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皇上的过错,惹得龙颜大怒,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我觉得食这一俸禄可不怎麽容易。他们要兼顾做人做事:看问题自然要独到--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应该不是某人的功勋政绩,而是朝堂之上的种种弊病,即做事要用批评的眼光;但谏官也要谨慎做人,既要提防小人暗箭,又不能单凭自己的三寸之舌搬弄是非,泼人脏水甚至残害无辜--即以宽容的态度做人。 历史上的谏官可谓不计其数。虽然许多君王表面上都装出一副开明的样子,要百官直言进谏,但真正触到自己的痛处的必要私下惩戒。然而旧时的臣子又把“直言进谏”看成是美德,所以总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以历代也就总有人犯“言论罪”。 有聪明的,如有以《谏太宗十思疏》著称的魏征,成功说服赵太后让爱子作人质的触龙,也有为李陵“投降”辩护而被除以宫刑的司马迁,因一篇《论佛骨表》差点招致杀身之祸的韩愈。 可以说言官们真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了。要食君俸禄尽臣子之责,又不能得罪人。凡是言官们趋之若骛,言路广开的朝代都国运昌盛,而谏官们人人自危,缄口不言的朝廷必是时日不久。 其实现在的新闻工作者,纪检工作人员也可算得是古代谏官的接班人吧。相信他们也时遇尴尬甚至危险,我们只能希望他们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做人,以批评的态度做事。其实一般人谁又不该这样呢。
|
|
|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