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1/12 17:23:57 人气:282
|
楼主 |
爱与性
中国的婚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爱阶段,以孩子为纽带的阶段,伴侣阶段。 建立在传统观念上的中国式婚姻,其基础多半不是爱,而是性。最初婚姻的本质只是传宗接代的一种仪式和过程。中国有一个词语叫做“喜新厌旧”,此时正处于“喜新”的阶段,其基础是原始的动物性行为,是性而不是爱。婚姻的开始,爱的培养也才刚刚开始。以前即使经过恋爱阶段,那种了解只是片面的,不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爱,多是对异性的了解的冲动与渴望,是对性的渴求,所看到的只是对方的优点,即使有缺点,也被掩盖了。因为毕竟不是时时刻刻在一起的接触,由于性的本能与渴求,暂时忽略了这些缺点。对一些人来说,婚姻生活的开始,是浪漫生活的结束。 起初的婚姻生活依然应归于性的阶段。对多数婚姻,此时才是性生活的开始,所以这一时期,基本上不能说是爱的阶段。确切的说是从浪漫向现实过渡阶段。这时最主要的矛盾则是现实与浪漫的矛盾。随着真正生活的开始,夫妻开始从浪漫走回现实,此时生活中性退居到次要地位,在恋爱阶段中隐匿和忽略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此时的情感生活,便经历着一场考验,若不能与现实相融,便植下了婚姻家庭破裂的祸根。另外则是性的不和谐,原始动物的本欲,并不是完全相同,若其长期不能趋于和谐,则婚姻必然从失败中走向分裂。 在另一阶段,中国婚姻得以延续,家庭得以维系,孩子便成为这其中的纽带。对幸福家庭来说,孩子是爱的升华和结晶;而对于不幸的婚姻来说,孩子则是生活树上误植的苦果。中国婚姻多半是后一种。做为家庭纽带和家庭成员的孩子,慢慢由次要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在婚后的岁月中,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孩子的出生是家庭生活的分水岭,由此开始,孩子便成为家庭生活的轴心,成为生活的基点和主调。孩子的出生对于一些家庭缓解了夫妻矛盾,但对于一些家庭则加剧了生活中的冲突,因为性格与经济亦或其他的原因,特别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存在着许多分,这往往会使矛盾加剧,此时性爱往往会成为夫妻生活的润滑剂或导火索。 爱在培养中。确切地说,对于夫妻,爱和喜欢是两码事,爱是为对方心甘情愿的付出,而喜欢则是对对方的好感。由喜欢可以上升为爱,但并不是所有的喜欢都会升华为爱。真爱建立在理解与信赖中。但对于此时期家庭生活中的夫妻来说,责任与情感在角逐。成功的家庭,夫妻在生活往往能恰当的处理好责任与情感,而失败的家庭,常常是夫妻在处理责任与情感时出了问题,产生情感的空白。由于情感出现了空白,第三者的介入往往会对正常的婚姻造成威胁,此时最容易产生婚外恋与婚外情。这时一些家庭,由于责任大于情感,勉强得于维持。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情感冲破责任与道德的的约束,婚姻便破裂了,失败的家庭,对于社会的稳定形成了威胁,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对于孩子的培养是这一时期家庭生活的主旋律,多数人此时的一切努力基本是为了孩子。生活的压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志趣和方向,性与爱退居其次,对于多数人来说,似乎生活失去浪漫,或者被淡化了,对于一些人“贫贱夫妻百世哀”成为生活格言。在感情中建立的纯洁的爱,此时遭到了强烈的冲击。今天的浮躁风气,更助长了这一论调。 孩子的成家立业,对于夫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孩子像出巢的鸟,东西纷飞,在营造新的爱中,淡泊了对家的眷恋。此时守巢的老夫老妻,又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对方。开始从缺点中寻找优点。此时性随着年龄生理特征,退居到次要地位。夫妻间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对彼此的眷顾在寂寞中便浓重起来。进入感情真挚的伴侣阶段。情感在生活的砺炼中升华不感情,这是最近真实的爱的阶段,可以用相依为命来形容了。这一时的爱人无声的体贴,是最令人感动的爱,是爱中最光辉灿烂的部分。所以有人将夫妻共同生活过五十年称为“金婚”,共同生活过六十年称为“钻石婚”,极言其宝贵和不易。 对于爱,中国古代有许多描述,如:“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之类,更有甚者,则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仿佛是文人的想像与希冀了,是爱的至极吧,我还没看到。
|
|
|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