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1/12 17:16:42 人气:126
|
楼主 |
千里走单骑,一点启示
千里走单骑,我们差不多都知道的故事。张艺谋的电影,高仓健的主角,想想,肯定不错:国际影星,冷面英雄。演关公,关老爷,横刀立马,……两边削刀手燕翅排开,云长拱手:“丞相别来无恙!”……琢磨着,这电影选材好,关公也选得好,肯定也少不了大制作。从“捉放曹”演起? 一看,嗯?是不是弄错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跟关公,关老爷几乎没有关系,即便有一点点,也是离得十万八千里。 说的是老高(剧中主角,高仓健饰)逃避生活,到一个渔港过话。突然接到儿子身患癌症的电话。儿子叫建一,是个研究面具的专家。他为什么要研究面具呢?他临终袒露了心迹:人们都是在面具下活着,面具背后才是真相。也许是父亲隐忍的悲剧情结引发了儿子的探究,在探究中,儿子又陷入了双重的矛盾。这些剧中没有表现。 老高想的,儿子有一个“千里走单骑”的戏,在中国没有拍录下来,这是儿子的一个遗憾。为了弥补自己对儿子的欠缺,老高决意去中国一趟,帮儿子做点事。这种想法,其实偏离了儿子的心愿。父亲去了异国他乡,儿子去世了。 老高犯了一个错误:试图让其它什么东西代替感情。但这是行不通的,任何事情或责任都无法替代感情。感情又渊于思想,更深的渊源。至亲的人,有时也无法逾越,不能走近。 中国之行,老高的“千里走单骑”似乎让老高明白了,当他最后站在海边沉思的时候;也是让观众明白的道理。 剧情:老高几经周折找到了儿子一年前要拍录的人。这个人已经住了监狱了,因为感情的隐秘,他有一个私生子,被人议论,惹他怒而拔刀,被判三年。老高要拍录他演唱的关公,旁边翻译都给他戴上了面具,行头,大刀,一应披挂,就等唱,开拍,老高的录像机也支架停当……半天没动静。待人给他摘下面具,那人已经哭得泪流满面了,说“我没有心思唱……”看着眼前,自己沦为阶下囚,他想他的儿子,私生子,唯一的亲人,连想最真挚,最隐秘的感情遭受摧残,心里难受,索性痛哭流涕…… 老高心里为之感动:我羡慕他哭……我要是能摘下面子,一哭露真情,或许能减轻许多心病痛楚。 戏没录成。老高决定去做另一件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去接那孩子来,让他们父子团聚一下。这是处于什么样的心里动机呢?这里就不作分析了。但知道他是被感动着的。 没想到孩子并不愿意回来,不愿意见爸爸。从来没有见过爸爸的孩子,自然跟爸爸没有感情。 老高作为远方客人,受到了村里的盛情款待,饭桌摆满长街,全村老少出动。看着盛宴,素不相识的热情,老高梦幻一般,仿佛感到了人生,面具底下短暂的真实。 老高尊重孩子的意愿,把情况如实带给了狱中人。带回了给孩子拍得几张照片,其中有孩子拉屎的照片。一把屎,一把尿,不用说,都是感情。 那边给老高打来电话,说儿子建一病重去世了。 在生活中没有明白的道理,在生活外明白了,但一切都为时已晚。 这也许就是“千里走单骑”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部电影,能给人一点启示,不错了。
|
|
|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