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1/12 17:14:30 人气:104
|
楼主 |
由网恋的一分为二评判人的内心
什么事一涌到国人嘴里,味道就不再纯正。 对网恋的冲击犹如婚外恋刚出世的遭遇,咬牙切齿的炸雷声,像是对三陪小姐的鄙视,口诛笔伐,让人眼晕。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上网的人没好人”的文章,回顾十几年前“跳舞的人没好人”,联系近年的“去歌厅的人没好人”。感觉,口吻都是一个味道。
一块石头扔到静静的水中,泛起的只是一圈圈的波纹。之后,水还是水,石还是石,什么也改变不了。那以点盖面的心态,无疑激起波涛,泛出生吞苍蝇的感觉,遭人狂摔滥打。凡事一概而论,感觉像“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以自己不成熟的心态和蹩脚的素质论及他人,勾画出的百姓心理似乎也说得过去,可以理解。只是,那山头上的观点和山脚下的理念,有高度的差别。标新的思维和立异的眼界,哪能重逢等同啊。 可否论证,当年跳舞的人中跳出多少坏人?近年去歌厅唱歌的人中又坏出多少名声?而今上网的人遍及每个家庭,成为不好之人又占了多少比重?
网恋的字眼,让人不看好,但他毕竟是众多上网人中的个例。 对外,国家已明文规定杜绝未成年人去网吧上网;对内,哪个父母不管束自己的孩童能让他轻易上网? 可以说,网络的平台针对的是有行为能力的人,在法律上俗称:成年人。 既为成年人,就有主宰自己的权利,也有鉴别是非的能力。能遥控自己就不存在上当受骗一说,即便个别人有了恋情,发生的悲剧,那也是愿打得愿挨。手脚并存,是人家自己的事,有钱买不着愿意。人家乐意,你操哪门子心啊?不觉得多此一举?
我们只有识别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只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必要为别人操心,也用不着替别人分担人家应该担当的义务。 何况,网络是人的眼睛,是人的耳朵。人们通过网络走进社会,理解世界,便捷的是人们的生活。网络的引力不亚于女人的魅力,这就是现在的生活。 何况,网络是知识的宝库,是娱乐的空间。人们通过网络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不亚于对足球的狂热,这就是现代人的头脑。 何况,网络是人的心灵,是人的本我。人们通过网络减轻压力,轻松自己,网络带给人们的快乐不亚于新婚的激情,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模拟人生,也是一种生活;虚拟世界,也是一种风格。 现代人需要吻合现代人生活的口吻,不要以九斤老太的眼睛,对什么都大呼小叫,左看不惯,右看不怪,什么都成了疑问。 疑问之后就是生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多少年才得到印证;地球是圆是扁,也曾有过被推翻的路径。世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至今都未定论。
思维涌现出的东西,最好是脱离自己,公正于客观的存在。既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何必劳神在没有是非评判的结论,而轻易对它发生的故事情节定格褒贬的成分。 中性的讲,客观就是肯定存在的事实,主观就是闭上自己的嘴巴观望事件的发生。 对网恋的新生,给他一个空间,让人家自己处理自己打理自己的情感世界。不要轻易说出赞成,也不要举起棍棒,出现棒打鸳鸯的情景。 不可否认,网络的平台。用的是假名,说的是真情。生活中,我们用的倒是真名,哪个人不虚幻自己隐去真实的内心。 不可否认,网络的虚拟,用真人的心,骗真人的情。生活中,我们中一样有坏人,哪个人能防伪辨出真呢?
网上网下,都需要自我防护,自我鉴别,是非好坏都有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不要一味对网恋攻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每一个发生的故事。
|
|
|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