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聊首页 论坛首页 全部版面 焦点话题 论坛热帖 今日新帖 论坛搜索 论坛指南 聊天室 用户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淮聊 >> 论坛 >> 情感世界 >> 滚滚红尘 >> 查看贴子
  上篇 刷新 下篇  
 主题:乱谈国人为何满足于小富即安
号码:100497
呢称:
知心爱人
等级:3
积分:14739
主题:1108
回复:1066
注册:2000/7/9 22:16:50
发表:2006/1/8 17:47:11 人气:120 楼主
乱谈国人为何满足于小富即安

乱谈国人为何满足于小富即安

与朋友闲谈,说到佛家,说到了老庄,又顺口说到了国人的少侵略,易于满足的民族性。坐中一位已是居士,对我们这些俗人的不悟深表遗憾.佛教对他来说似乎真的是能救苦救难了。我们对他的痴迷不以为然,但对他心性由急躁焦虑变得平和安详深感信服。
一直以来,我对佛教的认识一直停留在书本文字的表象上。内心的触动源于一次偶然听到北极阁内一群老太太的唱经。来来回回的几个单调的调子,却有那么些的恬静和旷达随梵音缭绕于空气的每处。
于是,就无缘由地喜欢上了木鱼梵音的清唱随和,心情烦躁时候跑到佛学聊天室,只打开音箱听居士和修行者唱经,若炎热里一贴清凉散。
虽是喜欢,却因秉性里的懒惰和缺乏执着,也许更多的是无慧根,对于佛教的经文我一字未读。闲暇时,只翻看禅门公案和禅诗,就这一点已是受用无穷。佛学浩如烟海,同《周易》一样,那需要全身心和毕生的投入才能有些许的心得和成就。我只在这佛学的树下,捡食一两枚前人丢弃的果核,做百味人生的镇静剂就好了。
中国的文化史从唐宋后就被儒释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这三家各有自己的主旨。儒家主张“入世”,诸葛亮的话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世俗之事,主张积极参与。佛家主张出世修行即“离情去欲,所以绝累”的出家了。道家介于这两者之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依我看来道家的要求最过高深。世上无如人欲险,既已功成名遂,又几人能做到身退?不如象佛家直接离情去欲来得干脆决绝。
这三家既然能共同引导中国文化的前进,那一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共同之处。因知识和见识有限,我只看得一点。那就是三者都扬简单忍让清净自我(甚至无我).
佛教传到西藏,建立密宗,又由西藏传入中原,与中国文化结合,建立禅宗.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初,就以寡欲苦修为基调了。衣只三衣;住,随遇而安;行,只草鞋斗笠罢了.最多随身带一净水瓶,一吃饭钵盂。禅宗又建立了丛林修行制度,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生活简单,无欲无求。
老子在道德经里言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又: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鞠躬自傲,不多言求祸,一切作为都要如自然,不落痕迹于心怀。又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也是要人效法自然,无声色犬马的诱惑,心安,国安。
儒家虽不象儒道那样明显的要求人无欲无求,但仕人却也把简单生活当成身心的修为。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颜回也深得忙碌救世的孔子的赞叹佩服:贤哉,回也!
中国人最大的优点是胸怀宽广,可以容纳一切的事物,新的旧的。又可以把一切外来的文化同化改造成具有中国特色。儒家成了几千年统治阶级的御用,是国人滋养血脉。佛家是修身养性,去浊还清,找寻天然本性的善缘。道家则是摆脱人世煎熬,救自己于水深火热处的良药。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本主题共有回复 0 个 本页: 0 -- 0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切换论坛至:  
  快速回复 注意: *为必填项
 用户号码   请先登录,如果还未注册,请先注册成为新用户!
 帖子标题*   长度不得超过100字
 内容(最大16K)*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Alt+S快速提交
Copyright© 1999-2025 E-mail:zzz000ggg@sina.com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1972号|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