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12/8 21:54:12 人气:135
|
楼主 |
被阉割的理想
已经记不得小时候是否也写过一篇关于理想得课堂作文,是不是也有一个像很多人说过的科学家总统经理之类的童年理想。写下这个题目之后我以为我还能从记忆中把这些东西挖出来,不幸的是没有,看来距离那个最初理想已经遥远到一定地步了。 冬天开始发起疯来,正午把太阳点得光亮耀眼,天色一暗却冻得人说不清话。这样的天气,很不适合说一个理想得话题。 听说某人要立志做个某某类的人物,并立志要考某某的研究生。有某人途径武汉,携带行装要去某地找工作。谈话中有时会提到关于英语六级。这些言语和口吻让我想到这个已经不会被人正视的词语,理想。多么形而上的东西,年少时挂在嘴边却从来不懂得含义何在,如今似乎开始懵懂却早已经视之为笑谈。 自从某些政治口号式的话语中出现了“理想”这个词之后,我对它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对我来说,说出来的东西都称不上理想,在这样一个时代语境中,我们却只能把那种内心的向往用这个已用滥的词语说出来。此时此刻,我也在被迫如此。 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依然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知道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我曾经在口头和内心叫嚣过不只一次,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说自己想要如何如何,说以后想要成为某某种人。大概每个人都这样叫嚣过和叫嚣着,好多都叫着叫着清晰起来,而我越叫越糊涂。 在我们还不能有一个健全的思维的时候,大人们就叫我们思考理想这个问题了,在他们眼里,理想就是一句咬牙切齿的话。更要紧的是我们的理想有品性高下之分,分类的标准来自遥远的历史时代和身边的“他人”的模样。终于有一天我们在跌跌撞撞中把自己的思维搞清楚了,发现我们的理想并不是像当年恨恨地说的那样容易实现,而且是需要渐渐更正的。而更正的标准来自潮流和“他人”,我们在人群中紧紧抓着东西仿佛就是我们的理想。偶尔某次打个激灵发现自己似乎也不怎么清楚自己的目标为什么是这样,但马上发现这个逆流的念头会被孤立的寒冷包围,就马上回到奋斗状态。之后连记忆都消除得一干二净。记得高中的时候看过一句话,一直记在本子上,意思说一个人不要被他人像卷铺盖一样卷来卷去。当时我把它牢记在心,对自己的行动保持高度怀疑态度,到如今渐渐明白,被卷的命运是无法真正逃脱的,逃脱的路途痛苦不堪让人几欲放弃。 我要感谢弗洛姆这本《逃避自由》,它让我确定了“伪自我”的存在是多么广泛,几乎能占领人的一生。“愿望和思想及感觉一样,许多人坚信,只要外在的权力不公开强迫自己做某事,那么他们的决定就是他们自己做出的,如果他们想要某种东西的话,那也就是他们的愿望。但这只是我们诸多错觉中最大错觉之一。我们的许多决定并非真的是我们自己的,而来自外部的建议的结果。我们成功地说服自己做决定的是我们自己,而事实上,由于惧怕孤立,害怕对我们的生命自由和舒适的更直接威胁,我们与别人的期望要求保持一致。” 而这种“伪自我”的结果被称做“明智”。于是“明智”的概念就被社会观点所霸占,个人无法反驳,独辟蹊径就是不“理智”。我们总会想自己想要做什么和要什么,但实际上在内在和外在压力的强迫下的决定。却很难意识到我们主观上如此坚信不疑的自我感觉到头来是地地道道的“伪愿望”,也就是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 又那么多人对自己和他人承诺的理想其实是一模一样,那么多人说的幸福其实都是一回事。连感情都失去了原创性。这里说的原创“并不一定是别人以前未曾想到过的,而是指思想的人用思维做工具,去发现外面的世界或自己内心世界的新东西。”个性在形式上越来越显得突出,本质的自我却被无声淹没在人潮中。我们要去努力成为的其实不过是大众和社会定义好的一个个小框框,我们的自主权力被消磨得只剩下挑选。因为不管承认与否,我们都是那样惧怕孤立。于是那么多个“我”在温暖中放弃“自我”,而“我”的理想在被一点点阉割掉。 小时候按照老师的规定,拿这成堆的作文书当参考,写的文字里没有一个属于自己。高中的时候从来不去想自己写的是什么,认为埋头写就是一种享受的感觉,就算把人家的东西抄在本子上也感觉每个文字都是自己的,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大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再以后我发现自己再次入狱,不但常常进入到他人文字情绪的监狱,也会被自己的思维牢笼所软禁。我开始希望自己在写作上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开始不自觉地把他人的生活当成生活的目标,这种危险状态至今仍在上演。 这说明我竟然开始有了理想。这个事实时而让我壮怀激烈,时而却叫我感觉到绝望般的沮丧。我千万不能上了这个高喊着“给你自由”的时代的阴谋,一旦失足,我将永远不复存在。 这里我忽然记起我三年前跟自己说的一句话,我的理想不是要成为什么和成就什么,而是要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是这样一句摸棱两可的话,却还是给了我一点安慰。我庆幸自己并没有一直将所谓理想成就当做目的。这和幸福一样,也和思想一样。幸福不是一朵盛开在那里的花等你跑过去摘,不是因为怎样生活是幸福的,所以我们要去过某种生活。而思想并非灵魂的目的,它只是攀缘高峰的手段。理想不是在善意恶意的压迫下指引的捷径,不是因为害怕疼痛而选择随波逐流,找回自己才找回理想。
|
|
|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