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11/6 15:52:30 人气:120
|
楼主 |
从官煤勾结到官商勾结
记得前些日子听到“官煤勾结”这样的字眼时,还感觉到眼痒,觉得上面这样赤裸裸地表白出这个毒疮,实在让人难以接爱,按中国人的常规思维来说,一切家丑不可外扬,只可在底下把事情办好,凡事都不着痕迹,这是中庸,这是圆滑。可现在这样,就知道一定引起了某部分人的恼怒。 首先是老百姓绝对不会放过这些人的。靠廉价的劳动力和成本,挖出的黑金,不浪费官员们一根毫毛,就轻而易举地到了他们的手里,如果感觉到劳动光荣,生命可贵也罢,恰恰是一边吮吸着劳动者的鲜血,一边观看别人的表演。可能这样的话更说得赤裸非常。但事实上是这样的。矿难发生绝对不只是技术上的事,绝对与这部分人脱不了干系。这样的事情多了,什么人都麻木了,该生活的生活,该生存的生存。中国社会许多根本性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掉,贫穷问题,腐败问题。这从民间的疾苦和外国人的头脑中,随处可见。稍微有一点正确的世界观的人都会清楚的,这并不是窝在一家里不外传别人家就不知道的事。 此前定下了期限,有超过某日未上交的将严格追究有关人的责任,然而我看——到了那一天,上报的很少,如实的可能更少。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某日”以后报的,这个结果在11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可以知晓。那是不是可以说,那最初的规定可以据此追究这部分人的责任,他们毕竟在“某日”之后上交。可又一想,人家是要追究某日“未”上交的,只要人都在某日后“交”了,那就不应该追究什么责任的。据此可以看到,中国汉字组合起来的意思很多,除了让人迷糊以外,还给了许多解释。怪不得考据派,历史派们今天一个论据,明天一个结论。这么严肃的事情,就在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中,就在各类媒体的传抄中。 也有了一些数据,大概四千五百多个人,上报六亿多,撤资四亿多。听说中国的公务员很多,平均每几百个,也可能是几十个人“养活”一个公务员,抑或官员?四千五百多约相当于总量的五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又可查出一吨煤的利润在一百元,也可能是二百元。四亿多相当于二百万吨或者四百万吨煤的利润。如果这就是全部,那对煤炭行业、煤炭经济、矿难的影响似乎是太小了。单靠把这部分人和钱“摆平”,就相挽救生命,扼制矿难看来力量是比较小了。如果这不是全部,那还有什么人躲在幕后,悄悄地观望呢? 是否与煤矿老板们画清了界限,就能行之有效地发挥其职能呢?你能否相信一个前天还在这里投资受益,今天撤资,明天就来严查责任这样的一个事实呢?如果他们的投资并不是诱发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那撤资就没有什么大用了,而如果是诱发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那历史帐怎么算?死去的人是等不到算帐的一天的。 煤矿因为频发矿难,死得人多了,才显出了官与煤的勾结来,如果死得人不多,或者隐瞒起来,那就没有人喊什么官煤勾结了。可见“是否死了人”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杜绝了矿难,那是不是严查官煤勾结也失去意义了呢。 今日又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提到官商勾结的事。可见“是否死了人”又并不是个决定性的因素。中国的其它行业可能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与事故无关,与生命无关,倒显得不那么紧要了。
|
|
|
----------------------------------------------------------- 淮聊:敢问路在何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