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5/16 12:13:42 人气:53
|
楼主 |
乒乓球,你凭什么被称为“国球”?
CCTV5作为中国最大的,最专业的体育竞技类频道。本应该是对体育类节目播报最及时最全面的频道,应该本着客观实际的精神,全面而系统的去解说各类体育节目。然而打开电视转到CCTV5,最近里面放的全是世乒赛。所有的工作人员几乎都要为世乒赛服务,所有的节目都要为世乒赛让路。不管你是全球同时数千万观众在收看的NBA篮球比赛,还是世界上普及率最广的足球比赛。通通得躲开这个小小的乒乓球。其实这么一个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并且还是拿到家门口来办的,本来你要热衷一些也是无可厚非。然而我一直很不懂“国球”这个帽子是谁给乒乓给扣上去的。
“乒乓球”,据说是由几个酷爱打网球的外国水兵,在舰艇的餐桌上发明的。不单是乒乓球,就连它的祖父网球,也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怎么就成了国球?这一个“国”字好了得?这一个国字代表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这一个国字代表了十三亿中国人民。京剧为“国粹”,牡丹为“国花”,水墨画为“国画”,这些都带有浓郁的中国气息与民族特色。这乒乓球凭什么可以戴上“国球”如此之大的一个帽子?
乒乓球按辈分来算可以说是网球的孙子辈,老外是看不重这个的。他们依然喜欢幽雅的打打网球,这网球的变异品种乒乓球,早已经被遗忘到脑后去了。就如同这名字,“乒乓球”可以说是我所知道的最为好笑的球类竞赛名称了。还有什么样的球类比赛是以击打的声音命名的?
中国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往往一个城市里找不出一两个象样的足球场。然而这乒乓球却不需要很大的地方,一个不大的房间里就可以放下近10张球桌。所以乒乓球就有了广泛的生存空间和民众基础,可以说中国人当中,不会打乒乓球的人也许还有那么几个,但是没见过别人打乒乓球的,却可以说几乎没有。君不见周末的时候,体育场中那简陋的乒乓球台上,不管是男的女的,还是中年少年。个个挥汗如雨,你推我挡,不亦乐乎。如果光光按打乒乓球的人口来算的话,可以说世界上打乒乓球的人有百分之九十九都在中国。
那么,有了这么广泛的民众基础,就不难出成绩了。假设每十万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乒乓球比赛的精英。中国即使只有一百万人在打乒乓球,那么至少也有十个精英。而在外国呢,可能会选择打乒乓球的人还不到一万,他怎么找人来和中国人斗?也就无怪乎年年的乒乓球比赛都是中国人几乎占据了所有的金牌,时常出现冠亚军决赛的赛场上站着两名我们的同胞了。
其实说这么多,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乒乓球”这完完全全的舶来品,如何会冠以“国球”如此之大的美名?无非是因为它给国家挣了面子,无非是因为它在中国的普及。别不服,如果你足球也能年年拿冠军,回回进决赛。如果足球有天也能人人都有场地去玩,去练,去全民参与。那么,足球也能成为国球。因为恰恰足球的前身“蔟鞫”就产生在中国的唐代!“国球”这一名称已经完全不具备任何国家的特征、民族的特色了。而是谁NB,谁能多拿冠军谁就是“国”字号!
电视上又在放着那一帮乒乓明星们摇头晃脑的念着什么“来到上海看乒乓”了,有点无奈,套句俗话“惹不起我躲得起”。换台。
|
|
|
----------------------------------------------------------- 从此变成朝三暮四的好女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