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10/12 0:55:30 人气:1552
|
楼主 |
假装是一次偶然
今天外面下了些许的雨,一个人,在房间里,听KANREN MOK的《寂寞蒲公英》,想起在网路中认识的一些朋友,碰到的一些事,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寂寞蒲公英,长满你的心,你听不清,你听不清,孤单的声音。” 也许在虚拟的网路上,许多人都是寂寞的蒲公英吧,或者随波逐流,或者一有人轻轻吹动,就迎风摇曳,在暗夜里释放自己,阿菲不是在低吟浅唱吗?只爱陌生人,是的,只爱陌生人。 关于网名的故事,其实挺有意思,也许我是一个善变的人,准备了很多面具吧。我曾用过的网名,也是一大串。名字不过是符号吧,你取的名字如果被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所理解,是不是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呢?
记得我第一次上网时,是在网吧,因为是在盐城的原因吧,这个城市是个慵懒而闲适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每条小街巷里。我记得第一次是在网易的聊天室里聊天。当时,对于聊天,还很新奇,名字也是随心所欲地想取什么就取什么。因为一直喜欢王家卫的电影,于是便取了“重庆森林”这个中性的名字吧。那天在那个聊天室的重庆人特别多的原因吧,就有“重庆靓妹”和“重庆葸儿”向我问候,问我是不是重庆的。我说不是重庆的。然后,我自己用鼠标点着一个叫“爱你一万年”的名字,我问,是覆机密码?那人一头雾水,很疑惑的样子。其实只要看过《重庆森林》的人就会知道,这是警察223覆CALL机的密码。结果另外一个叫FLEX的人,看见了我的问话,用悄悄话和我聊起了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东邪西毒》。虽然被他误认为是男孩,但还是很开心,因为是第一次上网,而且觉得还认识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于是,从此开始了我的网路生涯。 后来,才发现,网络,是一个陷阱,既要有钱,又要有闲。占有了我的时间,浪费了我的金钱,简直是谋财害命。说了许多次的金盆洗手,却不了了之。看来都是名字惹的祸啊,如果我第一次取个没人理的名字,可能我对网络也不会有什么兴趣了。这是后话了。 也许我是循着革命不分先后的道理吧,虽然网龄不长,在网路里倒也如鱼得水,第一是因为我打字很快,其次呢,是因为我的网名有意思吧。 曾经因为喜欢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书,取了“黑夜号轮船”,她的一部小说的名字,写了两个人,一条电话线,一段绝望而执著的爱。书中说,那些在深渊里在黑夜呼喊的人相互约会。但这些约会从来没有跟随着会晤。只要相互约会就够了。这就象网路规则吧。只需聊天,不需见面。雾里看花。有一次取过“她比烟花寂寞”,也是心血来潮,是一部电影的名字。结果一个叫DIDADIDA的女孩和我聊起了亦舒。原来也是亦舒的一部小说的名字。喜欢她取的小说名:《人淡如菊》、《开到荼蘼》,她比烟花寂寞,去年烟花特别多?我想或者,在夜晚,烟花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寂寞的,燃烧过后,只剩灰烬,时间的灰烬?心如死灰?这是我的网路生涯的写照吗?一时,很迷惑,很迷惑。 我还曾起过一个名字叫“水中的处女”来迷惑那些痴迷的人们:)原因是我很喜欢那幅画。 后来,又有段时间,迷上了古典诗词。取了“菱歌泛夜”和“兰叶葳蕤”的名字。前者出自柳永的《望海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潜意识里喜欢月下泛舟的感觉吧。后者出自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因为这两个名字,认识了一些喜欢诗词的朋友。也许古典就是永恒吧,我想。 至于网事随风的名字,那是看过王小波的一部小说,和那篇小说本身没什么联系,只是喜欢看他的《黄金时代》,《地久天长》和《黑铁时代》。而且也是为了纪念那段在网吧上网上到十二点钟的日子吧。那个网吧,离我家很近,只有五分钟的路,经常在十二点钟,我夜奔回家,那种风在耳边呼啸而过的感觉,午夜狂奔的感觉,令我难忘。网事——往事。也许,名字真的只是符号,它可以显露我的个性,也可以掩饰我的本性,有时,只是喜欢藏在名字背后的感觉吧,没有了那些名字,在虚幻的网路里,我竟不曾存在。就象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
|
|
|
----------------------------------------------------------- 雪起无悔 雪舞无恨 雪落无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