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9/6 13:03:54 人气:104
|
楼主 |
请大家各抒己见,帮我改论文!!(三)
这是一个名妓的不平凡的一生。她用她的生命在演绎她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她的著述颇丰,应该可以称为当时的职业女诗人。但她作为一名艺妓,专以诗文交际于文人名士之中。在那个教育不普及的时代,除非世家女子,否则很少读书识字,而青楼名妓却琴棋书画、才情容貌兼具,受过良好的礼仪应对训练,比较容易进入文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她们没有妇德妇言的拘束,举止较活泼,气氛的营造富情趣,因此文人难有不为之目乱神迷者。在过去,世家女子深锁闺房,文人基本上接触不到。于是妓女成了诗人眼中的自由女神;文人眼中可以一吐积悃的腻友;官吏眼中恃宠而骄的侍妾。那是明末,一个混乱时世中特有的现象,妓女的身份也因为纲常弛懈提升了许多。而柳如是的另类之一就表现在她的身份背景与个人经历上。在古今妓女中间,这样毫不气馁地与士大夫平起平坐,蔑视一切的,柳如是是仅有的一例。这是对封建礼法的愤怒抗议,断然将它踏在脚下,勇敢地挣脱身上的枷锁,争取女性的地位。而不能仅视之为有趣的“佳话”。《清代妇女文学史》介绍她:“丰姿奕奕,格调高绝。曾漫游吴越间,词翰倾一时。”并赞誉其“气节轩昂,……虽无经文纬武之能,而襟怀傀俄,放诞风流,抑又巾帼之才俊也。”柳如是虽出身青楼,经历坎坷,但在当时她得到党社名流的尊重和认同,并使自身主体人格得以部分实现。如她性情刚烈,为人豪爽,敢做敢当,颇有男子风范。她在花柳丛中佯狂出世,时常穿儒服戴儒巾,招摇过市,见到相识则抱拳施礼,称兄道弟。过去的女人不是自称为“侬”就是自称为“妾”,这里换上了一个“弟”字,在三百年前,可实在非同小可,难怪士大夫要目瞪口呆,为之哗然了。她天生聪颖,凭自学积累了很深的文学底蕴,“分题步韵,顷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她酒量颇丰,和男人比诗斗酒,经常让男人们醉吐狼籍,自己却若无其事。幸运的是,那些流连在花街柳巷的不羁文人能够欣赏柳如是的这种作风。他们不是那种被教条遮住双眼的男人,他们能够看到柳如是别具一格的美,他们钦佩柳如是的洒脱大胆。就是在这种情境下,柳如是和文人名士尽意交游,指点烟霞,品评文字,这种人性的舒张确实是所有闺阁女子所不能梦想的。柳如是既嫁,也并没有从此改弦易辙,收拾个性,做起中国家庭的贤妇角色。她依旧狂放不羁,和钱谦益的一班朋友比酒作乐,往往酩酊大醉,“咳吐千钟倒玉舟”,颇有太白遗风,实无闺阁风范。钱谦益居然毫不介意,反而称赞她“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她生时能以自由平等的人格身份为人处事在诸传中皆有记载。可以说她在当时获得了人身的一定的解放,但能使她独领风骚的绝不是靠她出卖色相也不是靠奴颜卑膝低身下气,而是凭借她自身过人的才华主宰了她自已的命运。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人则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她的才华在她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交际作用,否则就不可能使她达到与众文人名士的沟通与交流。(待续)
|
|
|
----------------------------------------------------------- 8001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