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8/30 9:54:40 人气:730
|
楼主 |
唐诗中的灯火
唐诗中的灯火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比较发达的朝代,享有盛誉的唐诗则是对这个朝代人们现实生活与情感世界的生动写照。唐诗与火文化,这是一个颇有兴味的题目,“烽火”“猎火”“烟火”“烟火”——都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这篇短文仅是就唐诗中的“灯火”拾一二,借以管窥唐代的火文明。 由火而为灯火,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没有电的唐代,灯火延续这人们白昼的生活,成为当时人们生活的映证。这也是唐诗中灯火频繁出现的原因。
满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第2年作的,“灯火万家城四畔”,这在当时来说称得上是十分繁华了,白居易的诗句为人们留上了夜半千家灯火的当年杭州城的夜景。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张九龄《望月怀远》
——你看,灯光在唐诗里有时就是这样富有诗请。杜牧的诗描绘了天真女子夏夜用扇子轻拍流萤的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如果没有“红烛秋光冷画屏”的背景,诗中哪来那股华贵的气息?“红烛“在唐诗中是个十分美好的意想,现代大诗人闻一多还曾以它来命名自己的诗集呢 !张九龄的诗则以夜而灭灯来映衬夜月之光亮,并借月光遥寄无边的相思,一亮一灭同样都有情有趣。
寂寞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殷尧藩《旅行》
君问归期为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唐诗中写行旅的诗不少。白日行走,青山绿水;夜宿旅舍,难免寂寞。于是,在殷尧藩的诗里旅社里的灯火在诗人眼里成为“寂寞”的一点,旅人的心情可想而知。灯火无所谓寂寞,寂寞者则是夜宿旅舍的孤身在外的旅人。但如无这盏寒灯,诗人这种寂寞又何处可寄 ?李商隐的诗可以说的唐诗中最好的诗之一,诗人运思巧妙,由雨夜一人孤宿巴山旅舍而荡开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共剪西窗烛,画面那么平凡而又优美,这个期盼那么平常而又真切,难怪能打动千古的人心,旅途中的孤灯,与家中被“共剪”的西窗灯烛毕竟在生活情调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啊! 生活有时很耐人寻思,寒舍之灯未必凄凉,富家之灯未必温暖,其中文化意蕴也可思玩。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为成眠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写唐明皇对杨玉环的思念,宫殿里的“孤灯”点出了他心情的孤寂难耐,“挑尽未成眠”则反衬出他相思的绵长。华贵的宫殿,孤苦的日子,全让“孤灯”道破。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潇潇暗雨打窗声 ——白居易《上阳人》 封建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淫欲,把一些民间女子选入宫中,这些宫女“入时十六今六十”,可是半生里只能是夜伴孤灯,而且大多数只能由“灯”而为“残灯”,寂寞地在宫中打发掉宝贵的一生,这“残灯”应该说有着悲剧性的。
人生不相间,动与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杜甫《赠卫八处士》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寂 ——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让我们从宫庭回到民间,在大诗人杜甫的笔下灯光映照的生活是别番滋味。前一首写久别后与朋友卫八相见,“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在灯光的映照下诗人感叹彼此少壮已去,发已苍,惜别卫八还未婚,现今儿女已成行,这里的灯光照出了人生最平淡而又深沉的况味。第二首写安吏之乱后,杜甫回家,邻人来看,妻子惊在,“夜阑更萧烛,相对如梦寂”,一星烛光把战乱后夫妻团圆的复杂心映照得格外动人。中国儒家重人伦人情,杜诗最能体现这种特色,“共此灯烛光”“夜阑更萧烛”二句或可照出杜诗特色之一斑。此灯此烛虽不及皇宫后院的华贵,但却更为光亮温暖! 城畔有灯,旅舍有灯,皇宫有灯、居家有灯——神奇的灯火点亮了唐代的多少诗情。 杜甫有句:“江船火烛明”,夜晚的船上也会燃起灯火;白居易“移船相近邀想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与琵琶女的著名故事也是在船上的灯火重燃里展开的 。船上的灯火有时被称为“渔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夜宿枫桥〉)
这首千古传诵的绝句中如果少了“渔火”,我想那迷人的情调意境将会少了一半,正是这神奇的“渔火 ”,丰富了人们的想象,深化了诗的情调意境。以至连现代流行歌曲也不肯放过这盏唐代的渔火,曾唱遍大江南北的《涛声依旧》的起句不正是“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它停泊在枫桥边”吗? 李商隐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年唐人所用的灯火大致多是用蜡制的;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的诗句,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当时还有白烛,红烛……当然,除了蜡烛,油灯恐怕也是不会少的。“烟浪溅蓬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皮日修的这首《钓侣》提到“渔火”的一种制法,用蚌壳作盘,燃油作源,可见唐代的灯火的制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 日月交替,有昼有夜。火而为灯火,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与阶段,灯火不但给入夜的人们照明,也装扮了入夜人们的生活,燃亮人们的情思,成为生活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中的灯火之所以摇弋多姿,风情万种,原因或许就在这里。上面我们借着唐诗中的灯火重新品味了唐人创造出的独具魅力“灯火与诗情”或“诗情与灯火”,这或许应该说是唐代火文化的一束有情有趣的光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