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2003/7/19 11:48:29 人气:211
|
楼主 |
~~~~~~~~~上海人还缺什么?~~~~~~~~~~~~!
在不少外地人看来,上海人似乎从来都是优越和优秀的,一句上海人流露出羡慕与钦佩.而一声阿拉上海拧,毫无疑问的充满了上海人的自豪和骄傲.
是啊,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方的曼哈顿.而上海人,理所当然的拥有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曾有人满足的问说上海人还缺什么?什么都不缺.的确.衣食住行,上海人泱泱都跑在前头.吃,广式菜肴,四川火锅,上海小吃,美国风味......直吃的上海人天天翻花样也恐怕吃不过来;穿,紧跟国际潮流,穿出自己的特色,复古风,现代派.海洋色系,休闲系列,在上海街头演绎动人风景.住,曾一度是上海人的老大难问题,可随着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矛盾迎刃而解.说到行,你瞧那南蒲.杨蒲两桥双龙戏珠,地下铁龙呼啸而过,内环高架凌空而立,还有那国际航班天天直达......上海是不缺什么.可再转念一想,上海人,似乎还缺点什么------
上海人还缺了点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自身修养.上海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并不底,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7不宣传也进行的轰轰烈烈.可就在最最起码的7不一再强调下,景色宜人的人民广场每天仍然有小山似的废物垃圾,街头的磁卡电话一个月坏了百分之80.拥挤的车厢内仍然会听到不堪入耳的叫骂声,还都不免让人有些失望.一次与安徽的朋友逛街,见到一群上海人围观斗殴,却无人上前劝阻,只顾看白戏起哄,安徽朋友鄙视说.上海人?我欲辩解却又无言,心痛中更多的是无奈.上海人有时候还有些小家子气和摸明的自负,对于乡巴佬不屑一顾甚至稍不顺意出言不逊.海派文化的精髓在于广大胸怀和容纳百川的气度,上海人为何不能同样有一颗宽容的心?怎样成为令世人尊敬的繁华大都市的文明公民,上海人真该好好努力.
上海人还缺了点能屈能伸,应百变,勇创新的精神.上海货曾以物美价廉享誉全国,可在市场经济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在被南方产品以及海外兵团打得落花流水之时,上海人怨天怨地,就是不找找自身原因,想想如何改进,如何创新,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我看来,上海货早已不是皇帝的女儿,而上海人也不应该再以天之骄子自居,而应该的敢闯敢干,大有作为的时代弄潮儿.吃惯了大锅饭捧这铁饭碗的上海人这几年谈论最多莫过于下岗问题.市场体制,企业改革,多余人员下岗再就业,本是很普通的问题,可铁饭碗一下砸了,上海人脆弱的接受不了了.哭的闹的有之.争吵耍赖的有之.再就业了.搞不成,低不就,宁愿待岗不肯屈就.我真的很欣赏那些做传销,搞清洁.做保姆钟点工的人们,头脑中不乏工程师,经理,劳模,他们也是优载感强烈的上海人.可他们勇敢的跨出了这一步,闯出一片天空.体现了上海人更高的价值.但这只是少数,我真希望上海人缺少的那股勇气,干劲,冲劲,能屈能伸的精神能在经历改革后重新出现,那才是完整的上海人.
我的祖籍虽然不在上海,但是我也是上海人,我爱上海,更为现在住在上海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在年末岁初之际,思索一下,上海人还缺什么?给了我很大感触,面对即将来临的更多挑战,更多机遇的2004年,由衷的希望上海人弥补缺陷,体现更多的闪光点,创造更新的辉煌,让世人明白,上海人什么也不缺.他们.是最优秀的!!!!!!!!!!
S.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