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7/14 17:08:48 人气:255
|
楼主 |
从“养狗为宠”想起
从“养狗为宠”想起 前不久,在广州的一家大报上读到一篇关于养狗乐趣的文章,很开眼界,一个人只是为了取乐,竟然有养50只狗的魄力和能力。这款爷委实叹为观止。据称,仅每个月的喂养经费便达2000元,更何况当初买狗的价格更是高达20万元,可见此宝贝身价之高、得人心之甚。 无独有偶,笔者日前偶遇一幼时朋友,据说也做起了狗的买卖,现已为腰缠万贯之巨款,并且正努力筹措资金,筹建一处养殖厂,大力发展狗业。据其透露,现一报刊正为此大搞专访,不日即将见报。此友眼光可谓刁钻,深得现时“养狗为宠”之三味。不过,养狗创利与独自赏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每每谴责自己的没出息,吃不上葡萄便说它酸,还要嫉妒葡萄场主的富有。诺大的中国,贫富还是有些差别的。偏僻地区的农家孩子还有上不起学的,但咱也不必因此而不许城里学校做校服。扶贫的组织和措施要有,减肥协会也可以成立。世界总有饿极的反烦恼,也有撑得慌的苦闷。但是,无论再罗列点什么理由,一个冷酷的事实谁也不能改变:即中国还是太穷,老百姓活得还是太难,还是先顾人要紧。日子富了就每家养猫、每人牵一条狗么?也不一定,那还远呐!到时候再百家争鸣,看看“宠物总会”到底设多少个分会合适。 现在,在我面前,放着两副图片。 第一副,是一些十岁左右的山区女孩,她们一手羞涩地压紧过大的外衣,一手提着空空如也的水桶,紧跟着一位戴着眼镜的长者——看来,自秋天起,饥渴和寒冷正越来越猛烈地袭击着她们。 第二副,是在课堂里。在底矮的泥土砌成的桌椅后,有序地坐着十数个孩子。孩子们瞪大的瞳仁紧紧地盯着镜头,他们青里透黄的面色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必定是“炎黄子孙”。 望着图片上孩子们缺乏营养的脸、那细弱的脖子,笔者心中便涌起阵阵酸楚。不过,各位款爷请放心,我倒不敢空口白话地请求诸位爷为此集资募捐,或动员各位都纷纷改办慈善堂、育婴院。个人条件不同,志趣个异,便个有个的活法,这是谁人都干涉不了的。只是希望新闻媒体在宣传方面还是讲究一点社会效果。比方说,就不宜将一些与普通人生活反差太大的“活法”展示给平民百姓看,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心态失衡,觉得贵贱贫富似乎有两极分化似的,滋生无谓烦恼。请列位爷三思。 (Amos.tang 4/5上海)
|
|
|
----------------------------------------------------------- 世路如今还未惯,此心到处不悠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