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5/20 11:58:20 人气:184
|
楼主 |
尴尬的主持人
尴尬的主持人 不少主持人圈子以外的名家,都写过关系到主持人的文字,如刘心武、叶兆言、梁晓生等先生。他们或直言主持人的不足,或虽没有正面评价主持人,却能让人感到字里行间的温和的揶揄。如果拿优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接触的主持人,他们是有道理的。主持人的总体素质,确实令人汗颜。 主持人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问题是,主持人怎样做才能算优秀,更重要的是,现实允不允许主持人优秀。比如,能不能用衡量一个优秀作家的深度和高度的标准去衡量主持人呢? 好象得做出否定的回答。理由是,电台的大部分节目,遵循的是大众文化的准则。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还保留着电台是个庄严的阵地的印象。特别是三十岁以上的人,他们听广播的时候确实是够庄严的,等电台变化了(这中变化基本上是迎合青少年),他们已经难得听听广播了,要听也是听新闻或天气预报。恰好,新闻总是庄严的。还有少数承载着明显的政治任务的节目是庄严的。除此而外,就是大众文化(娱乐)的一统天下了。在目前情况下,电台的文化娱乐节目基本不能超越这一准则。 拿音乐节目为例。我们知道,在西方,一般来说,商业电台是不播交响乐这类阳春白雪的,那儿是流行音乐和要滚乐的一统天下。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收听率高,广告则多,反之,商家则不愿问津。交响乐能吸引的听众,在数量上远远赶不上流行乐和摇滚乐。在我国,虽然没有商业电台、政府电台、公益电台之分,但由于对电台的拨款已成杯水车薪,实际上是把电台推向了市场,因而创收几乎成了电台的第一要务。窗户艘的法宝之一,就是前边说的提高收听率以招徕广告。 什么样的(音乐)节目收听率高呢?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这前边也说了。这里,也许把音乐节目说成歌曲节目更准确一些。歌曲节目的主要听众是青少年。我们青少年中,崇拜刘德华的肯定比崇拜贝多芬的多。就算他们知道贝多芬伟大!于是我们的主持人,就不能超越刘德华,只能跟着一起崇拜刘德华,说他的好话。我们任何朝贝多芬的高度攀登的努力,都是和大部分听众拉开距离的努力。 除此以外,主持人不光要把节目办好,还要能拉钱,甚至,只要能拉来钱,节目办得怎样都是次要的。这里说的拉钱,主要是拉广告,又不仅仅是拉广告,还可以与有钱的单位合办节目,出售时间,等等。 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是这样的:假如你是一个厨师,你不光要做好菜,还得有公关先生或小姐的本事,站在饭馆门口去拉客。不然,老板有权让你干活却不给报酬。我知道,不光电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不是有许多科研单位规定,科研人员还得去拉项目吗! 剩下的一个问题是:主持人在观众面前是保持自己的本色还是进行表演。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以为,为此争议没什么意义。保持本色也好,表演也罢,关键是对观众是否有益无害,是否为观众所接受。 此话怎讲?我的意思是,说保持本色也许容易给人以好感,但假如一位主持人是一个卑劣无耻,或反动落后,或愚蠢乏味的家伙呢?他要是保持本色不是坑人吗? 有一种情况我就比较难受了。有一种人,顽固地认为,电台永远地、每时每刻地代表着绝对的权威,不允许存在丝毫的个人色彩。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怎么干活?你连鱼比肉好吃都不敢说了,说了不就成了“发表社论号召人民群众多吃鱼少吃肉”吗? 固然,情况并没有严重到不能说“鱼比肉好吃”的地步。“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不是照播不误嘛!“让我们来欣赏刘德华极富魅力的歌声”这样的话不照样说得镇天响嘛!但确实有一种人成心跟你找茬,这种人还不少。一旦你涉及他们有话可说的领域,要是你把话说得密不透风则可,只要你出现一点漏洞,即使绝不是重大原则问题,也肯定会有人向你严正指出,上纲上线。比如,你要是说“我觉得三国演义拍得不太成功”,就算你一再强调这“只代表个人意见”,也还会有人致电或写信给你或你上级:“怎么能这样说呢?《三国演义》是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的作品,你们电台这样说不是进行错误的舆论导向吗?”我真希望做广告的老板们都了解这一情况,这说明天广播的大有人在。 被人赋予异乎寻常的重要性,让你永远处于一极战备状态,这也是主持人的尴尬。
|
|
|
----------------------------------------------------------- 世路如今还未惯,此心到处不悠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