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5/11 17:13:07 人气:295
|
楼主 |
九 长歌 —— 白居易
九 长歌 —— 白居易
一
中国诗歌多为抒情短制,然也有叙事的长调。如《孔鵲东南飞》,写一个哀怨的爱情故事;《木兰辞》写一出女子征战的传奇。而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瑟琶行》则使长调达到高峰。白居易诗作甚多,周汝昌先生说读他的集子太困难,大多不堪卒读,我有同感,记得年轻时爱读诗,白的集子几读不下去,白氏得意的讽喻诗美学价值也不高,倒是两首长调为人们广泛喜欢,也为白氏赢得美名。
二、
长调要故事,但故事性不能太强;要细节,但更重段落(场面);于是,可抒情处,出采处,浓墨重彩,泼墨如水;交待处、过节处,则简单带过惜墨如金。《孔鵲东南飞》《木兰辞》已深谙此道;《长恨歌》与《瑟琶行》则青出于蓝。 《长恨歌》《瑟琶行》故事都有动人处,一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作者似没在国家大事上着眼,而在两人的情感上着墨,倒是别具只眼,缠绵非恻,十分动人;尤其最后长生殿一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个人间常盼的美梦;一则是瑟琶女兴衰的故事,青工年时“春风秋雨等闲度”的春光无限与此后独“守空船”的寂寞冷落也是世态人生的基本模式,所以动人,而受贬的白氏对败落的瑟琶女“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同样以其真诚动人,让人长叹。较之民间的《孔鵲东南飞》《木兰辞》,白氏的《长恨歌》《瑟琶行》内含更丰厚,表现更丰满,叙事抒情相得益彰,堪称华夏长调之首 三 其对瑟琶声的描绘,不但是语言文字描绘音乐的名段,也把瑟琶女的神韵写活了,这样引出瑟琶女生事的述说,继而引出相识的感叹才自然。情随事深,事因情显,达此长歌才长而不烦,长而不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