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5/9 18:03:34 人气:414
|
楼主 |
十八 雄健 —— 辛弃疾
雄健 —— 辛弃疾 0 叶剑英养女戴晴曾说,建国后,一本《稼轩稼长短句子》一直陪伴在叶剑英身边,何故?稼轩如有知,该作何想?
一 辛弃疾为南宋的爱国诗人,他早年有战功,是坚定的主战派,然生平多有不得志, “硬语盘空谁来听”便是他的夫子之道。苏辛是所谓豪放派的代表,然苏“豪”中见“放”,辛则“豪”中见“雄”。 二
辛弃疾最动人的诗,大概是他对战争岁月回忆与向往建军功的诗,他以武将的身份,激烈的壮怀,一再表达着他的报国心与英雄梦: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五十弦翻塞外音。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作霹雳弦惊,。。。。。。(《破阵子。 为陈同甫。。。》)
他年轻时建过功,打过仗,一谈到这些,他是情不自禁,颇多得意,“金戈铁马”焉能不雄,“挑灯看剑”焉能不健,写战争,稼轩才是真正够格的;
却忆安石(谢安)风流,(在)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念奴 娇。登建。。。》) 将军(李陵)百战身名裂,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贺新郎。别 茂十二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乐。京口。。。) 年少万兜麽,坐断东南战未曾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仲谋。(《南子登京口。。。》)
你看他头脑里想的都是李广、李陵、孙权、刘裕、谢安。。。。。。。这些历史上在军事上有过重大建树的英雄,他引以为同类,颇多自比,以抒胸臆; 或许更打动人的还是他壮志难酬的英雄泪;如果让我为稼轩画肖像,我愿取下面的一些诗句为蓝本:
袖里珍奇光五色情,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满江红。建康。。。》) ——这是青年,真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狂又何妨,傲又何妨,目中空无一切!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把欗杆拍遍,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水呤。登健。。。》) ——这是中年,社会如网,阻碍重重,空有壮志,被人冷落,无法回天,向天长叹。
平生江南江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独宿。。。》) ——这是老年,如陆游之《示儿》,然到了此时,稼轩仍不失战将本色,相比陆游到底还是纯文人。
三
却将万字从戎册,化作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慷慨谈 功名。。。》)
——这是将军的归隐,如旧俄苏里可夫所画的《西什缅科在所不惜00000》名画中的西什缅科。然壮志难酬,时日依在,不免要另寻一些精神寄托,“一花一世界,一鸟一朋友”,寄情田园山水吧,这也是古人的生活惯例,然就是田园山水在稼轩这位武状元眼里心中也是与众不同,多雄健之气: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湍流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 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蛇影外, 风雨声中。 争相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 落;相如庭院,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 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沁园春。灵山。。。》)
稼轩把自然山水写活了了,而且大气得很。而且,稼轩的词还有个重要的特点,不管它是好是坏,都是稼轩词的一个特质,这就是他爱用典,爱掉书袋子,他大概书读得确实不少,“观古今胜语,皆由直寻”,这原本是诗学常规,然稼轩用典大概是出神入化了,用典成了表现自己心灵情感的方式与形式了,所以如文字意义上没有阻隔,你会感到他的渊博与才情的。或许,有才华的人才会“卖弄”,才情本身便是一种“茂于人”的东西,稼轩“卖弄”的确实算得上自然潇洒,挥洒都是情趣。如“争相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院,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以人事之典来写自然风光,颇绝。下面一首谈中秋月的也如此: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 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 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世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 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东坡中秋词以情胜,稼轩中秋词以理胜,南宋理学盛行,难免沾得此气。王国维《人间词话》竟说此与科学之理密合。理直气壮,稼轩豪中见“壮”;东坡则豪中见“旷”。 然而,即便是寄情田园山水,诗人本色毕竟是将军,胸中的块垒郁闷是无法真正消除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淳。。。。》) 少年不失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如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些不正是失意者的常规心态?只是别人心中有却无法道出,然稼轩却能说得头头是道,所谓“道人不所不能道”:
四
叶剑英养女戴晴曾说,建国后,一本《稼轩稼长短句子》一直陪伴在叶剑英身边,何故?稼轩如有知,该作何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