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5/6 22:39:46 人气:420
|
楼主 |
四月城事
四月城事
我一直在等待那种生活。
我一直在等待那种生活,它是没有束缚的,没有既定的形式,也没有物欲的羁绊,仅仅只源于我内心的需要。 用什么来与这样的生活有一种联系呢? 有人说,是飘泊。 是的,相对于某一种事物,我们总在飘泊。 至今,我仍没有搞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当然,我指的不是性别。 很多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在“人”的前面加一个定语,云南人,江南人,中国人,于是,因此有了专注于某一个地域的生活、思想和表达,因此忠诚于那个定语,觉得自己是云南的人,江南的人,中国的人,并为此奉献所有。 那当然是热爱,狭隘的热,且爱。 生活应该与地域无关。 与一座城市无关。 可能我的血液里会天然地沉淀了生命栖息地的草色土香,这是无可避免的渲染,当然,也不需要避免。在别的文字堆里,我曾试图描述过我梦中的家园,但我从来没有试图用任何方式还原我梦中的家园。 梦中的家园,那是非人间,不入我梦,焉能得知? 虽然从出生到现在,我从来没有离开昆明超过365天,但我从不来不把自己当成昆明人。 昆明,只是我在这个星球上的洞穴,它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任何人。它在与我相遇之前,相遇之后一直存在,它对我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漠然不见,然而,我却在它的过去中寻找依附,在它的现在里找寻幸福,并把我的未来寄托在它的未来上。它对这一切,不在乎,然而,我却不能无所谓,我以为我是昆明,然而,昆明永远只是它自己——安静而凌乱。 这城市虽然面目模糊,却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秉性,城市不大,然而,也广,也深,也漠。做为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不管他在这个城市一天还是一百年,对这个城市的体验,也只能是浮光掠影般的浅薄。 无论我行走,丢失,遗忘,在所有故事里,城市最后只是一个远远的背景,我的生活只能是自己的,而不是它的。 所以,如果有人会因为我而想到了昆明,那或许只是昆明投在我身上的一道影子,不会全面,更不真实。
我喜欢这个城市的月亮,曾用它擦拭过自己的孤独,那是一种温柔的抚慰,比情人的手还要柔软。 我承认自己从中得到了慰籍,然而,并没有因此觉得这里的月亮就比其他地方大些,圆些。 曾经以鸟的方式俯瞰过这座城市,在我眼睛里,它是睡着了的天堂的倒影——半池的荷花没了,一枕的黄梁未了。 有人哭了。 有人笑了。 于是,痴心的翅膀都丰满了。 一次和朋友吃饭,餐厅里挂着一张索菲亚·罗兰的照片。我当时说,希望自己到七十岁时还能像她一样,对美诚敬如一。朋友说,这种坚持,你早就有了,对象是你身处的城市。 我有些惊悚,然后开始有些伤感起来,因为我想到二十年后,城市依旧年轻,而我只能老了。 想想自己在这个城市以观众的名义生活着,用卖火柴的方式追求自己的梦境,在情感孤独时,盲目地寻找情或者爱……风险自是难免的,但过程却又总是在回味中透中甜蜜来,也就甘心了。
对于每一个飘泊的人来说,怎样的飘泊不重要,怎样的终点才重要。如果,这个城市会是我最后的终点,我希望能在这儿安乐的死去。 |
|
|
----------------------------------------------------------- 两生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