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4/18 22:38:58 人气:165
|
楼主 |
留自己看得玩撒!
『经济论坛』评杨帆《非主流挑战新自由主义 》
作者:闲言 提交日期:2003-04-18 10:18:00
1990年代,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一统中国的时代。影响所及,涵盖学政商三界。但自近几年始,情况开始有变化。一些不能见容于主流的经济学异类,开始相互靠拢,争取发出自己的声音。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领域,怕的就是只有一种声音。思想学术如果被什么“唯一标准”或“普世法则”所笼罩,迟早会变成一具僵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尽管这种所谓“非主流”的声音还很稚嫩,很粗糙,甚至可能声音多于内容,但仍然值得人们认真倾听。 另一方面,“非主流”本身也有必要多作涵养,多所磨砺,尽快地提升层次,充实内容,这就是笔者作此评的目的。 一,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定位 对所谓中国“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纠偏,是“非主流”形成的原因和目的。因此,对于“新自由主义”本身的明确定义,对于“非主流”意义重大。观乎杨帆先生此文,关于中国“新自由主义”的说法,比之以前有了一些变动。 概言之,“非主流”口中的“新自由主义”,不再泛指整个经济自由主义,与西方流行的新古典主义也已有所区别。关键是加入了许多修饰词,加挂了一些特殊附件,例如:“腐败有理”“反对平等”“反对民主”,等等。 以这种“新概念”衡量,能够归入新自由主义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可就寥寥无几。除了杨文中提到的厉某人外,连张五常都算不上。张虽然说过“选票不如钞票”,但张并非“不要民主”。张的“经济学十条建议”,虽然无一涉及民主,但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逼出个“民主”来。杨先生可能没戴博士伦,因此没看清楚。 这种定义的修正,在“非主流”而言,可能是一种策略:减少打击面,争取更多支持;同时,可能也含有“妖魔化”对手的考虑。但如此一来,一些相关论述就站不住脚了。例如,“非主流”说“9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中国思想界处于绝对控制地位”,难道区区几人就能“处于绝对控制地位”?虽然其中的厉某人堪称学界一大镇,一大霸,并且官居显赫,但恐怕也还远不足以一手遮天吧。 当然,实际上,“非主流”所针对的,并非寥寥数人。根据具体情况,只要沾上边的,它就有可能一网罩了过去。这种做法,在今天思想界学术界的论战中很常见。但“非主流”自己的宗旨和面目,也就因此有点含糊不清了。 二,“非主流”经济学的强项和软肋 “非主流”的最大缺陷,是学术上能够拿得出来的东西不多,批评起对手来头头是道, 自己的学术体系,除了一些政策主张,基本上还是空壳。 例如,杨文中讲到“非主流”自己的主张时,只能笼统地举出“为弱势群体讲话”,“提醒全社会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应该提高警惕”等等,这些都还停留在对事物的表态上。 “非主流”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提出主流经济学忽略或有意回避的一些现实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回答,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在杨帆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就罗列了一些这样的问题,例如中国特殊的人口资源状况可能对发展形成的制约,两极分化和社会公平问题,贸易保护和战略产业问题,等等。但是,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作出回答,“非主流”的论述大多还飘浮在经验论证的层次,缺乏学术上内在逻辑的支撑;一句话,缺乏理论基石。 例如在提倡国防和战略产业方面,能够以此“带动和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说法似乎已经不提了,代之的是“自由贸易和竞争力的本质是国家力量和企业力量的结合”。这种说法确实较前一种为优,但“以国立论”的经济视角怎么在理论上与市场体系相衔接,在当下中国能否行得通?还需要大量扎实的论证。 但是在卢周来所著《剑与犁------当代国防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非主流”终于 找到了能够“软着陆”的理论地盘。卢文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竞争的“冲突”理论。不同于杨文中过于急切的表述,“冲突”理论并非与“交易”理论平行的一种存在,而只是对“交易”的一种补充。但是在今天中国,“冲突”理论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交易是建立市场秩序的目的。在规则完善的经济体系中,在法制的保障下,绝大多数的竞争都是在均势的交易中进行的。但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市场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各竞争主体实力悬殊,规则不足以保障交易所必须的均势。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许多人是以“交易”之名行“冲突”之实,竞争的结果不是相互获利的“双赢”,而是单边优势下的“赢家通吃”。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解释转型时期的隐蔽性利益转移;解释私有化,尤其是权力资本化过程;解释不平等竞争。如果拿这些问题去问主流经济学,它只会扔下一句“市场不规范;将来规范了,一切就好了”,可能就再也无话可说了。 交易理论是主流经济学核心,因此,冲突理论有望成为“非主流”对抗主流最锋利的武器 和最坚固的防具。并且,从这里向内,可以直达“非主流”最有优势的社会平等问题,为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和探讨实践途径;向外,可直达国际竞争中的贸易保护和扶植战略产业问题,正是由于当今国际经济领域尚不存在足以保证均势的规范条件(WTO作用有限),所以经济竞争仍然要以军事政治实力作为后盾。 因此,这一回“非主流”可说是捡到“宝”了,终于拥有了足以抗衡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武器。从此处入手,“非主流”将有可能超脱对于事实和经验的绝对依赖与寸步不离。以此为立足点,随问题的指引,“非主流”有望延伸出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关于认识论 杨文还试图在认识论方面找出“新自由主义”的毛病,从而体现自我超越。但是看起来,他做得不算成功。 杨文的结论是,“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文化一元论和普适论,直线发展的历史观和庸俗进化论”,并且顺手扔出一顶“右翼斯大林主义”的帽子。 这种结论其实似是而非。经济学和哲学,分别处在人文科学的两个极端,一端具体,一 端抽象。因此,除了某些经济哲学的创建者,或者是象汪丁丁这种试图打通经济学和哲学的愚公外,一般经济学理论并不能直接与哲学挂钩。同一种的经济理论,不同哲学背景的人都可能使用,人们不过把它当作面对具体问题的一种方便工具。所谓“一元论和普适论”,这其实是所有基本理论都有的通病,既体现了人性的自负和傲慢,也是理论体系逻辑自洽的内在需要。不如此,则不能构筑理论体系。因此,它与什么“斯大林主义”无关。 在这里,对所谓“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也只会使头脑更加混乱。更何况将唯心主义还作出主观客观之分,唯物主义又作出机械辩证之分。此处较贴切的符号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别。毫无疑义,一切自成体系的理论本质上都是理性主义的,包括“非主流”自己,只要继续走下去,只要不被打垮,最终也会成形一套属于自己的理性主义体系,相信和主张某种“普遍适用的人类价值”或社会模式。经验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论。具体到个人,当你把理论当作信仰,当作真理时,你就是理性主义的;反之,如果你只把理论当作工具,当作借鉴,你就是经验主义的。这与你是主流,或是非主流,并无关系。 至于杨文中列举对方的一些学霸或学痞作风,例如话语霸权,帽子满天飞,人格妖魔化,等等,这在任何流派内,都属于少数极端分子所为,不能将帽子扣在具体某一派别头上。这种极端作风,和个人素质有关,每个学派总少不了这种人,新左派也不例外。只是现在自由主义居于主流,因此表现更为突出罢了。 四,漫论左右 毫无疑问,不管“非主流”们愿不愿意承认,他们在当今中国的思想序列上,都属于新左派一系,因此,也自然带有新左派下述总体特征: 1,在当前的思想界学术界居于劣势,但并非守势。它们是主流的反抗者和挑战者,也是对右翼主流走向极端的有力制衡。它们对于打破当今自由主义的一统局面,形成多元格局 多种声音,是有益的。 2,新左派大多源起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因此它们较能贴近现实,贴近国情,反映普通民 众 尤其是经济社会领域弱势群体的声音。 3,由于与现行的社会进程脱节或逆向,因此它们往往只能扮演批判者的角色,长于批评,短于建构。其两大硬伤一是缺乏适合于当前国情的有力理论支撑,二是难以拿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实问题解决方案。 在中国今天新左派中,思想上真正通达的,笔者所见,唯黄纪苏王小东等寥寥数人。黄先生洞察问题则鞭辟入里,建构学问则自成一格;言词虽多激烈,态度却很温和,堪称当今新左第一人。其他如王小东等人,态度也较理性。但是在新左派中,剑走偏锋者也大有人在,比之李宪源韩德强之类,杨帆还算是和缓的了。 在今天的自由主义右派阵营内,似乎还找不出一个可与黄纪苏先生比肩的人物。原来有一个顾准,其思想所到之处,时时闪耀洞穿现实和贯通理论的光芒。中国今天的知识分子,缺少的就是这种对现实的洞察和思维的创造。自由主义中很多人,其实都只是一些被符号异化了的三好学生,他们的主要本领可概括为两大项。其一是背老祖宗,每个人背上,都要背上好长一串的老祖宗,直到背不动为止;遇到问题,就是一串书袋子砸过去。其二是他们齐心合力打造了一把唤做“普世价值”的宝尺,世间万事,都以此尺丈量之;似乎只要一尺在手,每个人就都练成了无敌天下的《九阴真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强独大时间长了,自然容易走向僵化。自由主义者内部当然也有争论,但往往不过是相互搓搓背,捶捶腿,比一比谁对老爷子更孝顺而已。 本来,右派中何清涟女士可算一个异类,因此也没少受所谓右翼“正统”的排挤。可惜何已出国,人在国外,自然已谈不上对现实的洞察;没有了这种洞察,思维的创造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以说,何现在是在吃老本,但这种老本很快就会蚀空。因为她不仅仅是不再能接触活生生的中国现实,同时还在时刻接受着另一种生活环境的熏染。这种熏陶,是要把她扯离她思维判断原来的立足点。也许要不了多久,何就会陷入混淆理论和现实 美国和中国的思维困境。 因此,中国思想界今天急需新鲜血液,急需新的声音,急需新的碰撞和磨擦。中国今天最缺的,就是顾准那种真正的思想者。他们是划破黑夜的长空闪电;他们能撕开由符号堆砌而成的沉重铁幕,让世界裸露真实一角。 五,一点建议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者,杨帆还是够格的,他的一些工作,也是有意义的.但要想自立门户,共创“非主流”,他就有必要弥补自身不足,这里笔者提两点: 1,应加强理论修养和加紧学术创新.在这方面,杨不但不如卢周来,也不如韩德强.韩现在连萨缪尔森都批了,直捣黄龙.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至少你也得佩服他还能沉下心来用功. 反之看看杨帆先生,都忙了些什么?“每年在全国各地进行形势报告近百次”, 你就有那么多东西值得“报告”?大半时间都耗在这种无聊的酬唱之中了,忙得不亦乐乎.这哪里象是学术上要开宗立派?说是社会上某一团伙准备开山门,倒还差不多. 杨先生如果将自己定位为经济学活动家而非经济学家,那么倒也无妨;但就不要再去自立什么“非主流”,也不要再自称什么“在学术上有很大潜力”了;不然,你就必须改弦易辙,在学术上埋头做一番功夫. 杨先生可能会愤愤不平:看看人家老厉,还不也是整天跑个不停?问他个什么,除了几句陈词滥调,口里不也玩不出什么鸟来?不错,厉现在也是浮在面上,但人家毕竟曾经下过寒窗苦读之功.现在已名成利就,桃李满天下,一些打坐练气的功夫,自然有门下弟子抢着做,不劳自己动手;出门在外,也有人争着抬轿子,打帘子,鸣锣开道,厉老爷子只须摆摆样子,装个架式,咳嗽几声即可--你杨帆目前可还没这个资本. 2,这是由第1点引申来的:学术上有了底子,多了存货,自信也就有了;就可以让思想内容 让学术成就自己讲话.没必要弄得象什么劣质商品一样,急着推销自己--当然,优质品也要做广告,但一般会比较含蓄,不会那么直白,说什么“他的预测能力是惊人的”,“估计杨帆此项研究,在国内外仍旧可以领先5年”之类. 实话说,杨先生把他的“个人简历”放在这样一篇宣言式的文章后面,实在让人倒胃口.乍一看,还以为杨先生不小心,口袋没捂好,让他年终评比时上职称 上项目 要奖金的述职报告掉出来了--毕竟新年才刚过不久.
作者:我是和尚我怕谁 回复日期:2003-04-18 10:32:22 很多东西不赞成,推荐大家讨论。
作者:我是和尚我怕谁 回复日期:2003-04-18 10:39:43 1.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别在哪里?我看是目的不同,非主流并不是不同意主流的目的,而是希望主流 在达到目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反思,更多的全局性考虑,更多的人文思考。在我看来非主流没有所谓自身理论基础的原因也在于此,它可以直接使用主流构造的框架结构,通过局部修正达到自身的目的,所以根本无须提出 自身现实的框架,他们 不是主体建设者,而是监督者,验收员和评估者,他们不是在要求从根本上否定主流经济学说而是要求改善它。虽然 可能他们中的某些人自身也不了解自身的意图。
作者:我是和尚我怕谁 回复日期:2003-04-18 10:52:53 2.经济学和哲学是一定契合的,这其中存在一个认识问题,就是能不能用现有的经济理论来和现有的哲学思想挂钩的问题。我们看到以前的经济学研究是很功利的,比较少的考虑在哲学层面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把二者结合起来的想法,它造成的结果就是经济学理论思考上的不完善,不能够很高效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被忽略掉的条件,当我们把哲学引入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可能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 范例,但是有更多的经济现象能够得到合理的阐释,直觉告诉我们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我们无法否定现在大众意义上的哲学也是比较表层的,数学研究也还不够,并且最关键的数学和哲学之间的联系问题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这就让经济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找不到普适的哲学理论基础,一方面建立不起来能够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这都需要进一步思考。
作者:闲言 回复日期:2003-04-18 16:16:32 僧兄言之有理
|
|
|
----------------------------------------------------------- 年青时,我被人们挤到滑梯的顶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