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1/22 20:23:24 人气:908
|
楼主 |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济南李清照纪念馆情思 李清照纪念馆在济南风光秀丽的趵突泉公园内,纪念馆门对一池碧荷,进了纪念馆大门,只见两边檐廊里悬着一块块李清照作品的碑刻,纪念馆正中迎面而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手执书卷神情俊秀的大理石塑像。李清照公元1084年生于济南,当时正是宋神宗在位的14个年头,离金人掳走徽宗钦宗只有32年.这由太平而转为动乱的历史巨变正好被李清照碰上了,国家不幸诗人幸,那个动荡的时代极大地改变宋朝的国运,也极大地影响了李清照的个人生活,从某种意义上也成全她卓越的文学才能,使她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流的女作家,济南是应该为她而骄傲的。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有名的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名门之后,“善属文”。李清照就在这样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家庭中长大,“自幼即有才藻名,善属文.工诗”“能书”“能画”,是个十分聪慧全面的女才子。和睦的家庭,文化的熏陶,聪颖的天赋,使李清照的童年充满欢声笑语,充满青春浪漫。纪念馆前的那一池碧荷,花色艳丽,清香远溢,如果再添上几位荡舟的古装女子,岂不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意境:
常记溪亭日幕,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首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在宋词中又有几首写得像《如梦令》那样让人感受到一种青春烂漫的气息与美的呢?虽然它是以回忆的方式道出来的,但那少女的天真开朗乐观无邪不依然楚楚动人?李清照是有一个荡舟莲池笑语如铃的欢乐童年的。附带说一下词中“.争渡,争渡”,不是说“争着去渡”,而是说“怎么去渡”,这才符合李清照当时的闲适心情。 李清照18岁与东武赵明诚成婚,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做学生,是个前途无量才华卓越的青年。婚后,李清照的生活又进入了她人生的又一个阶段。李清照随赵明诚出仕异乡,相敬相爱且不说;最让人们感动的是,他们夫妇对祖国的金石艺术有着共同的爱好,搜集研究金石成了他们夫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对他们夫妻的这方面生活情形有着非常生动的描写:
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遏告,出,质衣,取半 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 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见古人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 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 向婉怅者数日。。。。。。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糜玩舒卷,指 摘疵病,尽夜一烛为率……
这对夫妇对金石艺术的痴迷酷爱,对金石艺术的心有灵犀,真可谓跃然纸上,生动感人。如果说赵明诚的《金石录》是一本为世人公认的金石艺术方面的名著的话,那么李清照写于51岁的这篇《序》则绘声绘色地描述出了他们夫妇搜集金石研究金石的神情心态,对后人了解他们的婚后生活实在是难得的材料。 1126年,风云大变,金人南侵,京师中原沦陷,徽钦二帝被掳,而后宋家皇室也迁都健康(今南京),偏安南方。战火动乱之中,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也只得结束琴瑟相和的幸福生活,典当了一部分金石收藏,携比较珍贵的逃往南方,开始凄苦的流亡生活。这是宋朝国运的悲惨转折,也是李清照命运的悲剧性转折。赵明诚49岁客死健康,李清照后虽嫁人,但因性格不合而又分开。“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国破家亡使李清照词风大变,而与南唐后主李煜相近,而又自成一格。是呀,一个有过快乐幸福童年的女子,有过琴瑟相好夫妻生活的女子,如今国破家亡,落得如浮萍四处流落,落得孤身一人……她心里怎么不充满亡国恨失家痛呢?她那称得上字字玑珠的《漱玉词》好多都可以说是她心中的血、眼里的泪: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荫》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国破家亡,漂泊无定,李清照的中晚年的生活十分暗淡凄苦,但正是国破家亡漂泊无定的境遇与苦难,造就磨练了她那漱玉般的诗心,没有“人比黄花瘦”“,没有载不动的”许多愁”,又怎么会有“梧桐更兼细雨”这样凄然婉美的境界呢?除了李煜谁又能像那她那样把国破而带来的家亡的愁苦表现得如此生动细致真挚感人,而李熠是南唐亡国之君,而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贵族妇女吧。“穷而后工”,如果不是那场社会的巨大动荡,李清照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闺阁诗人,实际上正是她咏呤国破家亡中离愁别绪的漱玉般的诗篇才成全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卓越屹立的大词人的地位。她在她的词学名著《词论》中臧否人物,自视极高,不是没有资本与道理的。愁苦之言易好,何况李清照还有那么高贵的气功质、卓越的语言天赋呢? 南渡后的李清照在颠沛流离中对世事是心有不平的,她虽是个女流却是有丈夫气的。南渡之前,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因元佑奸党案受牵连,李清照就曾大胆上书赵挺之以救其父。南渡后,思念着家山遥遥,面对着流民阵阵,李清照对南宋那些无能的将领们是极为不满的。作为一位不幸女子,她写活了国破家亡中一个女子的哀愁;作为一位有识见的女子,她也写出对世事的愤闷,这就是她著名的《乌江》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敢过江东。
.这20个字虽出于女流之手,却也气势非凡,写尽了作者对南宋昏庸无能的将士们的不满与讥刺。在李清照的心中,项羽虽然是失败了,但他依然不失为是个英雄,是个女人心中堂堂直立的男子汉!而眼前的呢……李清照73岁辞别人世,但她留下的那本薄薄的《漱玉词》却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而千古流芳. 徘徊在李清照纪念馆里,纪念馆那著名的楹联简括而传神地写出李清照的一生:
大明湖畔 趵突泉边 故里在垂杨深处 漱玉词中 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
济南山水本来就很美,有了女词人李清照,济南的山水又多了几分秀媚几分英武几分灵性。走出李清照纪念馆,迎我的还是那片池荷,阳光下它花色秀丽,清香远溢。莲舟何在?鸥鹭何在?池荷深处似传来李清照那琅琅的诗韵……
2000、5、6 济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