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2/4/30 15:01:31 人气:136
|
楼主 |
我与旷课
做了十几年学生,旷课总是与我难舍难分。我的学生生涯近似于一部旷课史,而且从数学角度看,我的旷课曲线呈递增状态,随时间的增长旷课次数也愈多愈频繁。
旷课旷得多了,自然也有些经验出来,旷课作为一件完整的事情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诸多要素。通常讲旷课发生的时间毫无例外都是在上课时,否则就不称之为旷课了。而旷课的地点则颇值得推敲,按说是应该发生于课堂,但如果旷课的人物始终在课堂上似乎就不是旷课了,况且我有更多旷课的时候根本就没去过课堂,所以经我思考,个人认为旷课的地点似定义为“理论上在课堂而实际上非课堂的某一处”较好。
旷课的人物,原因,后果是最值得研究的部分。人为万物之灵,且旷课看似小事,也是人类进化发展达到一定教育程度的上层建筑范畴的事物,参与其中的人,因,果自然要细细分析一番,以正视听。从旷课的人物构成上讲,似乎只有一个旷课主体:学生。但无师即无课,旷更无从谈起,而且虽然旷之因固常在学者,但积我十数年旷课之经验,其果往往由师生共酿,在此问题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生旷课可以统统归结为一种理由:不便,不愿,不能,不敢名正言顺请假的理由;至于师之一方,身为学子,有敬师之责,或有不满,出于对为师者整体的尊敬,这里暂不讨论。至于结果,因人而异,师者有四:治学严谨,考试随便者;治学严谨,考试严厉者;治学松散,考试随便者;治学松散,考试严厉者。个中结果,各有不同。旷课多年,有时旷课无事可做闲逛时突发奇想:如我为师者,遇学生如我,如何?想了好久,没有想出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