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2/1/29 18:34:27 人气:228
|
楼主 |
青衣郎:去流浪---安庆
2002年1月28日 晴 去流浪了,挎包里一本厚厚的日记,臂弯里一个陪伴我8年的画夹,肩膀上背着陪伴我六年的吉他,新年即将到来,我 去流浪了。 路线:九寨沟--西霜版蜡,途径安庆。 到了安庆,买本县志。安徽的名来自安庆、徽州,徽州在明清曾经有过异常鼎盛的时代。文化和经济,数百年过去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文化的鼎盛,而经济则只剩下残挖断壁让我们感怀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在整个皖南地区,以黄山为中心,散落着大量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民居群,面积之大,保存之完好。较为罕见。 这里只发生过一次有破坏力的战乱,太平军曾经打进这一地区,有一些小规模的破坏,至今这些遗迹依然可以看到。 熟识的一些情景有中国最大的牌坊群,安徽歙县的鲍家牌坊群。以及古黟县的西递、洪村几乎完整保留了古代民居。这些古民居里所透露的文化气息和读书气息是我们久违了的感受。这里曾经大量地出现读书求取仕途,以此报国的潮流。 皖南,数百年没有毁灭性的战乱,没有毁灭性的自然灾害。除了地理位置的原因,或许真的应验了当时鼎盛一时的风水学的研究。或者说,人们在自己的文化中种下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竭尽全力地与社会文化相适应而造就了一个小小规模的太平盛世。 明清以前,传说最早进入皖南的是唐安史之乱中逃难的一支皇族,原姓李,风水先生认为这是个好地方,于是迁入皖南,为避人耳目,改姓胡。在安徽的绩溪县内胡姓占绝大多数。 歙县,鲍姓、方姓居多。 黟县,以洪村为中心,洪姓居多。 这些姓氏的起源、发展过程,所出人物和重大事件多数被完整地保留、记载下来。也记载了一段鲜活的历史和文化。 2002年1月28日 品了很多的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祁门红茶等等。说不上更喜欢哪一种,各有各独特的味道! 也喝过许多不出名的茶,“松柏常青茶”!茶叶一粒粒的很小,可在杯中叶片舒展开来,一片片却大的出奇!味道很苦,可我喜欢它独特的味道! 独自到郊区小河边,打开画夹,轻谈一曲,也泡一杯清茶,在一缕缕茶香中,思绪可以飘的很远! 偶尔写点东西时,泡上一杯清茶,于是便会无端的生出许多感悟! 喝茶喝的是那份雅致,那份心情! PS: 安徽安庆的振风宝塔取振兴文风之意,相传很久以前安庆人才寥寥,洲官下令建塔以振文风,之后果真文风大兴,人才云起,出了好几个头名状元、朝廷重臣。让安庆人骄傲的是以姚鼐、方苞为首的桐城派文化震撼文坛。而黄梅戏也是安庆特有的璀璨的文化明珠。 很喜欢,安静。
|
|
|
----------------------------------------------------------- 人生如歌,青衣白马,独自一人,漂泊天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