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1/11/1 9:47:40 人气:167
|
楼主 |
南京 半生缘 (转好友作)
1. 世钧在《半生缘》里第一次回南京是和叔惠一起去的,临行前曼桢来给他收拾东西,那时候世钧还什么都没和曼桢说,暖瓶盖子烫了手,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是很明显的,在电影里就有些不清不楚。王安忆说黎明是演的极佳的,看得出“家底厚”,可惜他什么奖也没到手,还是蛮喜欢黎明的,总觉得他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他们在南京并没玩什么,对于我来说。唯一的收获就是通过叔惠和翠芝知道世钧家住在“王府街41号”。
回头翻地图,那是离新街口并不远,和它几近平行的,是洪武路。这条路只在以前去工俱看电影时走过。车如流水马如龙。急匆匆地走过那里,当时并不知道,那以前竟是残存的南唐遗迹。洪武路,旧名卢妃巷,《白下琐言》称卢妃巷为南唐宫址,据说以前还有北护龙河以及故宫遗址。只是恐怕只剩了名字,瑶光殿,红罗亭,那些发生过多少悱恻缠绵故事的地方,根本认不出来了。平凡人们的爱情也在不停地分分合合,离离散散,一个人的仁爱路走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翻黄裳写南京的《金陵五记》,吃惊地发现,原来和李煜被赐牵机药有关的徐铉,就是校点《说文解字》的徐铉,当时真是感慨万千,我想不到这世上总有预料不到的事情和我息息相关。在中华书局版的《说文解字》上分明印着“〔宋〕徐铉 校”,仔细看了前言,才看到徐铉本是“南唐旧臣”。“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我是不打算远远地跑去看什么南唐二主陵的。李煜被胡乱葬在洛阳,如果有轮回,想着也该转世了吧。同学说看到了“北门桥”的旧址,只是面目皆非。不知道若再去洪武路,能不能想起他的“垂泪对宫娥”。黄裳评价李煜远非厚道,明知这是实情,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就如同你喜欢的人,拼了命也不容别人说他半个不字。
在世钧和曼桢相互试探的那个阶段,看着实在是很欢喜的。你和一个人说你喜欢他,他恰巧也很喜欢你。张爱玲竟然说这很平常,想必她定是没听说过“造化弄人。”
2. 后来曼桢去南京的时候,男男女女六个人到清凉寺去玩。在这一段里,叔惠和翠芝,世钧和曼桢,乃至一鹏和文娴,都有微妙的心理变化。电影里吴倩莲穿着黎明的衣服坐在屋子里烤火,看上去是很温馨。原来南京的冬天竟真的那样冷。
我不知道清凉寺在什么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在清凉山上。看地图也没有找到。是张爱玲的杜撰,亦或是三四十年代果真就有个清凉寺?不得而知。不过仍觉亲切,清凉山离南师是极近的,从王府路到这边也不算是很远。
南师的校址叫做“随园”,按理说就是袁枚的旧居故址,不过我对他的兴趣远远没有对李煜大。甚至一点好感也没有。现在的小仓山旧址,早就改成了五台山体育馆。袁枚的大小老婆太多,活该让他不得安静。不过南师附近的颐和路倒是仍有民国时代的威风。其实现在南京也就是民国遗迹还多些,好在我仍是喜欢。国民党实在是很会挑地方的。南京很适合做一个政治中心,它很包容,又不激进,生活起来蛮舒服,城市的大小也刚刚好。不过估计世钧和曼桢也不会无聊到跑这边来所谓当时的豪门。
世钧的家境在南京应该还算不错,搞不懂曼桢干嘛非要他出来成就事业。在上海做什么工程师和照顾家里的皮货店,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其实《半生缘》里快乐的故事都发生在上海,那是张爱玲钟爱的城市。那些浪漫的情节在当时看电影的时候也不是太懂,现在重看,当然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怀疑以后再看仍有新鲜的体验。
看到一半,突然抬头问室友,如果世钧知道了曼桢被鸿才强奸,他还会不会要她?室友说会的,我们又设想种种之可能,可是又总是觉得太过于走火入魔。许鞍华拍成电影以后,设计了一个细节是小说里没有的,让曼桢背靠着窗,却让我们看到窗外渐渐远去的世钧的身影,我们都恨不得替曼桢叫世钧回来,其实故事讲到这里,已是极致。
3. 叔惠和翠芝二个人去玄武湖玩。我始终是不太喜欢翠芝的,可是又不免同情她。她喜欢叔惠,可又不能和他在一起,她嫁了世钧,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只是我实在很讨厌张爱玲在《十八春》里安排的结局,我不敢相信十八年后他们仍是有年轻时候的轻狂。还是《半生缘》来得好,在张爱玲笔下若是出现“解放”“共产党”之类的言语,是很生硬的,一眼就挑得出来。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濡回。”他们在玄武湖划船,远远地看到古老的城墙,这墙,我们当初也在旁边走过。从解放门出来,就是鸡鸣寺,其实南京最令人向往的时候还应该算是六朝,如今的鸡鸣寺早就没有了那时的风格,你根本无法怀念魏晋风骨,“新亭”又在哪里呢?也看不出玄武湖原来竟是宋孝武帝用来练水军的地方。南朝四百八十寺,只存在于想像之中了。上次去鸡鸣寺的时候,没看到胭脂井。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玉树后庭俱寂寞,胭脂井上草三秋”。张丽华果真就有那么美么?据说她最终被斩的地方,现在叫做四象桥,也是顶热闹的一个地方。
鸡鸣寺再过去一点,就是现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在黄裳的文字里也有提到,称之为考试院。
我还是觉得张爱玲编排的《十八春》后半部分过于牵强,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并不相信,十八年过去,还会有那样刻骨铭心的想念。
我喜欢电影里的结局。
4. 叔惠笑着和他们问起秦淮的歌女。夫子庙在《半生缘》里也偶有提及,可是秦淮似乎在今天已经风光不在。
不是说那里从东晋以来就出了名的出产美女么?我很好奇以前的舞女们是什么样子。想起《海上花》里面李嘉欣,刘嘉玲们的排场,和现在的“小姐”绝对不能同日而语,王安忆却还在抱怨那里面梁朝伟上海话的不地道。看老上海名妓们的照片,一个个也并无风骚可言。我想,现在比较著名的风尘女子,应该是那种深夜不睡,妖娆着在酒吧风情万种的女子吧。看《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白先勇写上海,写南京,也是极佳。尽管那是再也回不来了。
就好像你最初爱过的那个人。
《半生缘》里并没有提到过雨花台,我对那里亦无偏爱。只是听说从这边去雨花台可以路过长干桥。那里“君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故事。
现在,好像人们也都不大相信故事了。
《十八春》不是我最钟爱的小说,《半生缘》不是我最钟爱的电影,那南京呢,它和我的家乡比起来,也只能暂时排在后面。可是,我却从骨子里渗出一种凉意,为什么他们就是这样紧紧地联在一起,让我不寒而栗。
黄磊唱过“你我在天涯两端,缠绕诉说着半生缘。”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个女孩很随意地讲她的故事。“每个月都会买二本《书城》,一本留给自己,一本寄给一直喜欢的男孩。没有其他联系,生怕一撒手就是天涯两端。”
南京。半生缘。
|
|
|
----------------------------------------------------------- 真理降临的时候,你会喜欢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