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1/8/23 16:03:20 人气:309
|
楼主 |
协奏曲(转网易)
古典时期,协奏曲可能是仅次于交响曲的重要音乐曲式。几乎除舒伯特之外的所有重要作曲家,至少都写过一首协奏曲(莫扎特写过3O多首),这种曲式的音乐作品数量极多,范围广阔。
协奏曲最显著的特点,是由一位名师演奏乐器所起的关键作用。的确!有些协奏曲是作为无伴奏的独奏来写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把独奏都份与完整的管弦乐谱编织起来,独奏者则承担在音乐上与整个管弦乐队对话的任务。
在早期的协奏曲中,是一小组有才能的乐师(主奏部,concertino),与较大的一组普通乐师(协奏合,ripieno)对话的形式,而没有独奏家和管弦乐队。但其效果是相似的。在17世纪,例加像柯赖里(Corelli)这样作曲家的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中,乐曲在主奏部乐段与协奏部加入的乐段的交替演奏中展开。而“全体都参加演奏”的部份则称为全奏(tutti)。
巴洛克时期,主奏部被精简为独奏的角色,尽避在18世纪具有主奏部的协奏曲还很流行,而且在这个世纪还产生了对大协奏曲感兴趣的回潮。包是独奏协奏曲为大师级的演奏家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极好机会,这种展示受到相当多听众的欢迎。而在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确有很多独奏协奏曲是专门为特定的大师表演而写的。通常这位大师就是作曲家自己。无须惊讶,因为许多协奏曲的大作曲家,像莫扎特、贝多芬和李斯特,他们本身就是杰出的演奏家。
大师表演的因素是协奏曲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大概就是协奏曲与交响曲不同的原因,前者极少采用小步舞曲(minuet)的乐章,因为小步舞曲的结构过于僵硬地限制了独奏家的演奏。因此,许多协奏曲都有装饰奏(cadenza),一种独奏家“即兴”表演的华丽乐段,使他或她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通常在装饰奏演奏时,管弦乐团完全寂静无声。在早期的协奏曲中,装饰奏是完全即兴奏出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仅提供一个简单的大概。而后来的作曲家则完全写出装饰,以免灵性不高的独奏家破坏了作品的平衡性,特别是在为他们自己演奏的乐器谱曲的时候。 就像交响曲一样,协奏曲也落入了奏鸣曲(sonata)的传统,但它一般具有三个乐章(快-慢-快),而不是四个乐章。某些作曲家如布拉姆斯在他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中所做的那样,增加了第四乐章,使协奏曲几乎达到了交响曲的规模。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中许多都具有传统的曲式。 在一般情况下,协奏曲以一段全奏的乐段开始。在许多古典的和浪漫乐派的协奏曲中,独奏的乐段仅是全奏主题的修饰。例加在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中,独奏则直接修饰整个开始主题。但某些作曲家,其中以莫扎特最著名,在独奏开始时喜欢引入一个全新的主题。这样就直接把独奏置于对立面,以弱小的音响与管弦乐的雄厚音响相抗衡。
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这种手法产生了极其生动的效果,而浪漫乐派作曲家则使独奏的乐思与管弦乐进行激烈的对话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浪漫主义时期,独奏家与管弦乐团之间的交替演奏更具有抗争性,这种抗争似乎意在重现英雄独自与命运斗争的浪漫主义概念。
抗争性的协奏曲与两种发展趋势相互促进。首先帕格尼尼令人震惊的小提琴演奏,证明了大师的演奏可以产生多大的刺激性。同时,钢琴在音质、音量和音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改进。在李斯特时代,钢琴完全能以音质纯正的音量与管弦乐相称,当然,李斯特作为新一代大师的钢琴演奏技巧本身亦达到了帕格尼尼演奏小提琴的动态效果。
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大师的号召力与钢琴的强大性能结合起来,便独奏者有实力与管弦乐团合壁演出。其演出效果是极富刺激性的。
原作:laomu9999(老目)
|
|
|
----------------------------------------------------------- 
|
|
|